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文化·读书 >> 正文    
     




 
简说“的、地、得”的用法 文/稍息
 

编辑按:由于很多作者包括编辑在内,不太清楚的、地、得的用法,所以导致一些文章中的、地、得用法错误,为了提高文章质量,本网对编辑提出了具体的校对要求,因此在本网发布了《如何做好的、地、得的校对》的公告,旨在提醒作者和编辑注意。在该段公告,除了第一段是本网作出的描述以外,其余的文字均是本网从网上搜索引用的。这段文字,也许存在表述问题,或者,其观点不一定正确。作者稍息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人在就读初中的时候,老师就专门就的、地、得的用法进行了阐述。当时老师教育我们,一般来说,“的”字用在名词的前面,“地”字用在动词的前面,“得”字用在形容词的前面。掌握了这一规律,的、地、得的用法基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老师这样的教诲,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正确,但至少减少了的、地、得的用法错误。希望本文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另,编辑对这篇文章没有作任何修改。  

   

    无意中看到本网公告栏中有一篇标题为《如何做好的、地、得的校对》的文章,发现有些地方不太正确,觉得有必要说上两句。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
·de)的用法不用多说。简单地说,是状语修饰中心词时的结构助词。这一点基本不存在分歧。
    
重点是的用法。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的《现代汉语词典》(P284)中明文规定:的2 de    ·de
②③  

    这个规定很短,但是非常关键。因为这里的·de②③是解释词,的2 de  是被解释词,所以我们先来说明后面的·de②③  

    “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de”“d锓děi”。这三个音中只有“de”这个音是作为助词使用的,这一点应该没有分歧。而这个·de)有四个义项,第一义项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他去~,我也去~,第四义项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这两个义项一般读过书的人都能够正确地分辨和使用。通常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第二、三义项,其中第二义项是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拿~动,第三义项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不太严格但是比较容易理解地可以这样认为,这两个义项都是补充结构后面的词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词(并非一定是动词,如快得很)的结果、程度等等(注:第二义项中存在一个目前现代汉语语言学中有争议的问题,即拿得动这样的结构究竟是词还是短语,而因此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中间的是否是中缀)。  

    现在我们已经对·de②③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那么2 de·de②③这句话也就容易理解了,换个说法就是:  

        用在上面所说的补充结构的语境时,是完全通用的  

    这也是本短文的结论,没有创新,只是阐释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的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所以大家在写文章或者编校文章的时候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只要能够将·de)的第二、三义项与第一、四义项区分开来就可以了,而这两组义项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1: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是现代汉语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汉语标准化的权威和典范。本文所引义项解释皆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原文,用例除快得很外亦皆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原文。
2:本站中《如何做好的、地、得的校对》一文的表述有多处错误和不严谨,请改正。(例如作为助词的用法就很多,比如说这是我的那是他的,就不适用文章作者的解释。何谓表明形容词性?何谓表明副词性?这样的说法都是不科学,且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另外,文章本身的校对也存在问题。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稍息    责任编辑:池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简说“的、地、得”的用法(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