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文化·读书 >> 正文    
     


没有相关文章



 
山村山民话重阳 文/清清沙河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古老而又动人的美丽传说,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先把九定格为阳数,亦每年的 九月九日 是重九,故赐其名重阳。

  自从那时起,每逢到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来临之时,山村中的人们都踏着山野外深秋后的淡淡浓霜,相聚在小山角下,齐集在溪水河畔,远眺群峰又染枫叶血红的浪漫,遍赏秋菊绽放霜天而倾倒溢出的阵阵清香。大家小叙在夕阳之时,或饮酒踏歌,或吟诗当舞,去追寻先人庆贺重阳佳节时的模样,去效仿先人庆祝重阳佳节时的做法,尽情地抒发心中的喜悦,尽兴地排解心中的苦闷。

  一、李清照

  清静幽深的丛林旁,清凉孤单的小桥边,有一座落叶压满庭院的孤独茅舍。明月孤悬在它的西天,山影与它一起醉躺在峡谷流出的涧水中,而深秋后的野菊花偎依在篱笆散开在寂静的苍茫夜色之中。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住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依窗棂远望,依月色如水伴凉,伸头探望水的苦涩,转身探视山的忧伤,还在不停地刻意关注花落人瘦肠断的远去小路,于是在重阳佳节之夜喊出了“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比黄花瘦”的千古绝响

  二、陶渊明

  遥远的青峰山,伴随着重阳佳节降临后方才显得清瘦,有一位寒冷孤独寂寞的山野老人,躬身用手采摘菊花于篱东,抬起头仰望南山之悠悠,看看眼前满目的萧条、凄凉,想想花落人散的凄苦,再伸手模模袋中空空无钱购买美酒庆贺重阳佳节的苦衷,不禁低头叹息。这时,有好友马蹄声碎送酒而来,解燃眉之急,缓眼下之需,他见之不为惊喜,不为所动,实为又在心中添了几分苦闷和新愁,竟然脱口仰天大呼“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的千古绝唱,彰显他对现实的不屈、豁达、无奈。

  三、黄庭坚

  愿意深饮一杯忘记尘世的水,水酒不醉人自醉。身在广西宜州心境十分失落的他,狂吟一曲伴着秋雨飞,以用来宽慰自己身在客乡过重阳佳节。楼台亭榭前秋雨潇潇如绵,溅落多少花瓣随着秋水飘满湖面,伤神尤在,凄楚尚存,随于重阳日,即度苦日作“催酒莫迟留 花香老人头上笑。”是为因故遭贬,实为得后人以一代宗师之雅称,还留下书法名帖存世,故被今人视为稀世珍宝,传为一段佳话美谈。

  四、朱熹

  是你把春日的绿叶催黄,又是你把春日的暖水催凉,这总归于秋情,这总归于秋意,这也总归于失意人中的人。

  江水渗着云影,鸿雁尽往南飞,尘世难得看人一笑,四季风景今朝是,重阳佳节今又到。亦莫谈人生命苦,又莫论人命之短暂,看着无尽的江水,望着无尽的秋愁,多少回春花秋月,处处危机四伏,人事难料。在秋雨过后,在重阳佳节来时,何必那么低落,又何必那么消沉,只剩下孤影孤梦孤人立江边。

  道不如,在这良辰佳节,遍插茱萸于满头,邀亲朋好友蹬高远望,看看怡人叠翠的峰,赏赏枫叶漫天的山,你就不在叹息世太之沧桑,你就不在感慨人生如水东去。至于如何度过这重阳佳节呢?唯有一醉方休弄世,或者难得一生糊涂盗名。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又谈古人度重阳。

  注:重阳佳节以过,我是未打算留下什么文字奉献给大家。可是受一念之突发奇想,于仓促之间信手偶写我国宋朝的李清照、陶渊明、黄庭坚、朱熹四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他们人生仕途失意、低沉时,身处重阳佳节之心态,可能有不妥或错误的地方,望阅此文的好友们批评指正,本人定将十分欢迎并虚心接受。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清清沙河水    责任编辑:顾景扬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山村山民话重阳(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