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村出身的孩子,客居在城市,大约都会留恋少时那一段粗糙的生活吧,那一段天然的岁月,再也不会回来。
小时候,村庄还没有通电,自然也就谈不上有电风扇一类的电器了,夏夜因此特别难熬。那时候,家境好一点的,一家几口人能有一顶蚊帐就算不错的了,大部分人家连蚊帐都没有。一到晚上,成团的蚊子在门口飞来飞去,家家户户就会在门口燃烧麦糠、碎草屑,冒出股股浓烟来熏蚊子,或者是用在一种敌敌畏的农药里浸泡过的一团破棉絮,挂在门口和床头驱赶蚊虫,那种刺鼻的农药味熏得人头发晕,气都喘不过来,尽管如此,蚊子还是多得让人无法睡觉。
没有办法,一到晚上,我们便到社场去纳凉。
社场就在村庄的后面,一片很大的开阔地,少说也有二十多亩吧,是专门用来打谷子、晒粮食的。太阳刚刚下山,大人们就会扛着扫帚,去打扫社场,把社场扫得干干净净的,留着晚上乘凉。
吃过晚饭以后,各家老老少少,手拿蒲扇,头顶芦席,带着被单,就到社场纳凉去了。
来到社场,只见这里早已聚集了好多来纳凉的人了。和我要好的伙伴老远就会扯着嗓子喊:“来这里,来这里!”可是,大人怕我们小孩子到一起会打嘴仗闹矛盾,这种要求是往往不会被允许的,所以,我只好跟着大人来到指定的地方,把席子放下来,朝上面一躺,顿觉晚风习习,比家里凉快多了。
在社场纳凉的男人们,抽着用烟叶卷的旱烟,烟头冒出星星点点的火光,给寂静的乡村夏夜增添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气息,他们大多在谈论着庄稼长势怎么样,今年收成如何;女人们手摇蒲扇,嘻嘻哈哈地讲那些关于女人的话题;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拗不过孩子们的再三请求,讲“姜太公钓鱼”“女娲补天”“孟姜女哭长城”这些古老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们就会进入了梦乡。
有时候,半夜里睡得正酣,却被大人们急着唤醒,原来是起雨了,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社场上顿时大呼小叫的,有的鞋子一时找不到了也顾不上了,光着脚,把席子顶在头上,直往家里跑。记得有一天夜里,雨来得太急,后庄的二毛头睡的迷迷糊糊的,拿起席子就跑,一不小心,竟然掉进粪坑里去了,这件事后来就成了大家纳凉时谈笑的话题。
在社场上纳凉,也曾遇到过让我心惊肉跳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纳凉的人们全都进入了梦乡,社场上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打鼾的声音和不知名的夏虫发出的呢喃声,偏偏在这时候,小便把我胀醒了,我刚从芦席上爬起来,正准备小便,突然就看到远处田野里有火光在闪动,那火光很奇怪,花花绿绿的,一会变成一个点,一会又变成星星点点的一条线,再后来又变成零星的几点火光,我一下子想起了大人们讲过的鬼火,心想,我一定是看到鬼火了(长大后,我才知道,那夜我看到的其实是磷火),吓得我浑身毛发都竖了起来,我连忙喊大人起来回家,打那以后,哪怕天气再热,家里蚊子再多,我也不敢去社场纳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