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点评:再英雄的人物,也阻挡不住历史的年轮。当年的一代英雄,均已化作了土。留给人们的是对历史的怀想,以及历史人物踪迹的追忆。
古都蔡国,居郑州150公里,偏东南之隅,这个被众多平原乡村所包围的狭小县城,就是秦一代名相李斯的故里。我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前往的。一路满眼碧绿的麦田,入冬以来,豫东平原久旱未雨,田野里忙碌着抗旱浇麦的人们。无数的村庄在寒风中静默着,而道路两旁高大的胡杨木,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倒显得十分醒目疏朗。 汽车经过一段狭长的斜坡,再过一座现代仿古的巍峨城门楼及一带绵延的记不清年代的古城墙就到城区了。小小的县城有着现代大都市所有的繁华。时近年关,购置年货的人们络绎不绝,人们脸上大都面带微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心里也都埋藏着些许陈年旧事,又都憧憬着来年的生活。 下车向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打探李斯的坟墓,老人上下打量了我一番,面露诧异的神情,他说,李斯古墓出城西南五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李斯楼,穿过村子往东一条小路走到尽头便是。末了长长叹了气:“李斯墓如今也就剩下那么一小堆黄土喽。”谢过老人驱车前往,按照老人的指引很快走到了小路的拐角处,抬眼几棵松柏围绕着的一堆土头,就是李斯墓了。 我怀着虔诚的心情向它一步步走去。松柏掩映的墓穴坐东朝西,几十阶青砖铺就的台阶,上面布满枯黄的老苔,看出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这里了。两旁树立八块黑漆石碑,上刻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著名的《谏逐客书》。 墓室久已失修,一派衰败景象,我静静的地站在它的面前,此刻朔风冽冽,思潮翻涌。这就是那个满腹经论,协助秦国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誉满天下,而又毁谤天下,最后又被腰斩咸阳的秦相李斯啊。 李斯,(西元前284--前208年),战国末期的楚国上蔡人。自幼好学雄辩,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学者韩非同拜荀子为师。韩非子本是韩国的贵族公子,一生甘于淡泊,倾心学问,有《韩非子》一书问世。而关于李斯的性格,历来为人诟病:热中富贵,畏贫避祸,他所有的政治追求都围绕个人的腾达。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害扶苏,纵赵高,却为人不忍。 年轻的李斯是满怀抱负的,也看清了天下的形势,更清楚秦国一统天下的意图,他要发挥自己的才华,指点江山。有一天,李斯对老师荀子说:“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史记、李斯传》)。司马迁也记载说: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斯乃叹曰:人之不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由此也说明李斯自小就很看重一个人的地位,认为地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切。随后奔向秦国,成为吕不韦的门客。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时秦相国吕不韦组织三千门客集数年之久编著《吕氏春秋》,李斯也曾参与大批学者编著中国第一部大型语言文字书:《仓颉篇》。 在吕不韦的推荐下,李斯做了郎官一职,建议秦王: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醦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力主统战,迎合了始皇统一中国的决心。遂后被任命为长吏。 当时,秦国的敌国韩国,为了拖延秦国攻打韩国的时间,为耗费秦国国力而对秦国实施“疲秦计”,派迁韩国水工郑国帮助秦国发展水利工程,后“疲秦计”被揭穿,引发秦国上下对各国在秦国客卿的敌视。请求秦王驱逐一切外来宾客,秦始皇由此发布了著名的《逐客令》,李斯当在名单之内。颇具才气的李斯文笔很好,向始皇献《谏逐客令》,秦始皇遂取消“逐客令”并加封李斯为廷尉,李斯又建议秦国王嬴政举号“皇帝”,有其辅助皇帝在秦国推行郡县中央政治集权制,后来,秦始皇任命李斯为秦国丞相,位及高位。 关于“焚书坑儒”历来为中国读书人深痛恶绝,有的把全部罪责归给李斯,理由是秦始皇完全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时李斯位高权重,当然摆脱不了干系。而一向多疑专权的嬴政岂能置身事外?《史记》: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及相与非法教之利,闻令下,及各以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髃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旦。所不去者,医药卜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语百姓,使天下百姓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可见,这次廷议是很多大臣都卷进来的,非一人之过。至于如今先秦典籍的亡佚:也绝非独因秦火,应有其它原因。西汉丞相萧何仅早在灭秦国之时收秦丞相律令图书,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时曾火烧阿房宫室火三月不灭。还有连年战乱兵燹之祸。 秦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年210年,秦始皇病死在视察途中,始皇本意传位长子扶苏,而扶苏当时与秦国大将蒙恬在外戍边屯垦。近臣赵高素与扶苏不和,私下蓄意篡改遗诏,由自己所教导的秦始皇小儿子胡亥接任皇帝,奸诈多谋的赵高威胁李斯,如果扶苏为皇帝,就会任爱将蒙恬为相,如此李斯就地位不保。当时李斯处一己之私。“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夆太子之明命已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夆令!”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觽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史记-李斯传》)。 秦二世即位后,担心皇位不保,大开杀戒。杀大臣蒙恬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此时的咸阳市一片血雨腥风。而被杀的当中有很多是李斯的亲戚家人。不知李斯当时是怎样的心情!疯狂的赵高与残忍昏聩的秦二世把国家弄的乱七八糟。而此时的李斯却十分恐惧,担心爵禄,不知所出,一意曲夆二世,以求自保。 杀红了眼的二世多心多疑,把矛头也指向了李斯,先从李斯的儿子李由入手。李由率军镇守三川,赵高诬陷李由反叛。当时秦国因暴政叛乱四起,风雨飘摇,司马迁记载说:“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史记-李斯传》 此时此刻,李斯已经完全后悔了,他为自己与赵高为计而痛恨不已,也看到了强大的秦帝国倾覆的命运。但李斯自信有功,罪不至死,无能的秦二世最后给了李斯一个上书的机会,李斯也太天真了。他在狱中写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觽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史记-李斯传》。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史记-李斯传》 西元前208年夏天,咸阳市上空阴云密布,李斯家族行刑,令人扼腕伤感。最后全家被杀。就连老家上蔡县今第一高中后面的老宅也掘地三尺。如今低洼处形成水坑,里面有无数的小黄鳝游来游去。一代名相,就此下场。 到是太史公给了公允的说法: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索隐述赞】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我将目光最后撒向那一抹黄土。夕阳下,几株枯黄的衰草在寒风中抖动着,几株不太茂密的松树依然静默无语,多少年过去了。历史的烟云一页一页翻过,繁华与落寞,皆归沉寂,一代名相,长眠于此。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古都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人类始祖伏儀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命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后代以国为氏:伏羲画卦亭,蔡侯墓,孔子问津处,光武台,及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皆于此处。孔门七十二贤,上蔡六人孔子厄蔡时所植白果树,现仍枝繁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