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嘞嘞,对于30岁以下的农村年轻人来说,还不知道是咋回事?而对于40岁以上的农村人,虽知道打嘞嘞是怎么回事,却听的很少。50岁以上的,有的当年虽赶过牛,却不会打嘞嘞,而会打嘞嘞的,现如今恐怕找不到几个了,并且都是花甲老人了。
打嘞嘞,是专用于赶牛劳动的号子,盛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我记事时起,听的最多的,就是打嘞嘞,象听“流行歌曲”一样,虽听不出什么道道来,却知道谁的嘞嘞好听,谁的嘞嘞不好听。记得在生产队里,嘞嘞打的最好的,要数我的堂叔,他在离家几里远的西南荡打嘞嘞,我在家里都能听得到,“啊呵噢嘿”,那洪亮、悠扬的歌喉,简直可与现在的歌唱家媲美!至今还在耳边回荡。
一次,我乘坐堂叔拉麦子的牛车,牛车全是木头做的,车轮子在松软的麦地里陷的很深,动弹不得,只见堂叔高唱嘞嘞,挥舞大鞭,在空中绕了个大圈,“噼啪”一声,象个炸雷,三头老牛个个吓破了胆,伏下身子把车拉出了麦地。回家的路上,堂叔一路嘞嘞一路歌,唱的老牛埋头拉车,唱得我呼呼大睡。待到堂叔喊醒我,车已“到站”,我是多么的不想下车啊!
农谚说:“人不知己过,牛不知力大。”相传牛有“喝声之力”,只要吆喝一声就有力气了。但牛干活一般都持续很长时间,人不可能不停地吆喝,故把声音抑扬顿挫地拉长,这就形成了“嘞嘞”。打嘞嘞是男人们的“专利”,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湖东镇就有一个妇女因打嘞嘞出名,并成为省劳模。她的名字叫魏加英,现年70多岁,家住杨湾村,农民。那是在“大跃进”的年代,当年还是大姑娘的魏加英,跟小伙子一样,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劳动中。她扶起犁稍能耕地;推起小车能扒河;赶起老牛还能打嘞嘞,那能干劲闻名四乡八镇。当时乡党委张书记不相信一个大姑娘会打嘞嘞,便在一次现场会上把魏加英喊来,要她当着大家的面打来听听,大胆泼辣魏加英真的“啊呵噢嘿”打了一连串响亮的嘞嘞,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前几天,看到几个老年人在晒太阳时争论声好大,便走近侧耳一听,原来是说起当年哪个打嘞嘞好,哪个打的不好听。其中有一个说:“你看当年维章哥那个嘞嘞打的,真带劲,听了过瘾,比现在的明星唱的还好听。可惜,想听也听不到了。”
如今,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原始的劳动方式,老牛已不再是农民的劳动工具,更听不到那让年轻人摸不着头脑的嘞嘞声了。这是人类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消失的嘞嘞声,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