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噩耗不断,先是家里一位远房的叔叔在42岁的年纪上因车祸去世,然后是妻子的二舅突发心脏病,未及时抢救,猝然仙去,51年的人生永远定格,最近的是一位同事,与我年纪相仿,刚近而立之年,患了癌症,一年多来求医问药,花完了所有家中积蓄,双方父母举债倾力,最终没有留住年青的生命,十几个月大的女儿刚刚蹒跚学步,“爸爸”两个字还喊不清楚,他便永远的去了,想来让人无比哀伤。
全是黑发人送白发人的场景,音容笑貌还在眼前,却再也不能畅言谈心,呼吸已停,人生已驻,一瞬间,阴阳两隔,活着的人只能以哭声表达内心无尽的伤痛。灵堂之上,送别的路上,哭声连着哭声,泪眼对着泪眼,有声的伤痛和无声的伤痛纠缠在一起,表达着对逝者的哀悼。最无法承受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哭的呼天抢地,哭的喉咙嘶哑,哭的阵阵失声,老年丧子,那是一种怎样的痛。
死亡在我的感觉里从来没有走得如此之近。
接二连三的丧失,容易让人变得脆弱,在网上悼念北大季羡林老先生时,看着在网页上网友的众多悼念的留言,又联系到现实中的事情,不仅潸然泪下,又是一种丧失,文化的丧失,人格精神的丧失,一个时代的丧失。无论多么不舍,时事代谢,古今往来,有些东西还是会被带走。
多年前,听台湾一位张锦贵老师的演讲,说到人生无常,他说:每天平安回到家里,看到房子还在,家人还在,就应该当成是一种福气,在心里感恩,如果有天回家,看到家人出事,房子失火,也不必报怨,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无常的世界。当时只当作笑话来听,随着经历渐长,目暏了更多的生老病死,现在想来,这段话说得是真正的道理。
每天的新闻里都可以看到,洪水、车祸、恐怖袭击、山体滑坡、瘟疫的蔓延、工厂起火,看着似乎很遥远,想一想,置身事故中的人在事故发生之前应该也是会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是很遥远的吧。
谈起死亡,我们都会像驼鸟,假装看不见,便以为永远不会来到。
诗人说:春天到来,万物生长,诗人死亡。这只是诗人一个浪漫的想法吧,我们会死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应该没人会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