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老师说:孔子作《春秋》。心里就老是认为: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又是儒家学派的祖师爷,而中国的文化一直以儒家为主流,许多锦绣华章都是大儒们写出来的。那么,孔子对“春天”和“秋天”的描写一定美秒绝伦。后来读了孔子的“春秋”,我很失望:正本《春秋》里,找不到一篇是写“春天”和“秋天”的美文。孔子是大家,大手笔,他所描写的“春秋”,不像凡人所描写那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南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孔子所关注的是在人世间那些改朝换代中的“春秋”演绎出来的故事。致于自然界那些花儿草儿什么的,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你关心它,那花当开还开,叶当落还落。草当荣还荣,当黄还黄。花开花落,雁去鸿来,草枯叶落,那是一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不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东西,无情无义,不知好歹,你关心它,有何意义?
而人间的事,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很多事带有许多人为的因素。俗语说:“事在人为”。孔子是智者,所以,他写的“春秋”,与常人不一样。常人看见月缺花残,就暗然泪下。像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他想像孔子那样,胸怀大志时刻关心国家的“春秋”大事。眼看楚国要灭亡了,他的那些救国救民的主张,不但得不到楚王的采纳,还受到奸佞小人卖国求荣分子们的排斥和打击。在被楚王放逐的途中,走在江边的树林里。眼前滔滔的江水,耳边瑟瑟的秋风,触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感伤时,也引起了大诗人对自然春天的深刻关注。
如果屈原住在深宫高院,又春风得意,自然界的秋风,又怎么吹他到的脸上?屈原虽有大志,但毕竟不能和孔子相比。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到处受到权贵们排斥和打击,惶惶如“丧家之犬”,而想到的不是自界的春秋中物换星移的眼前景色,虽然孔子也在江边望着滚滚逝去的江水,也叹息过。但他叹息的不是江水,他“醉翁之意”不在“水”,而在时间。时间像江水一样流逝,而一去不复返了。这大人物,特别是圣人级别的人物,思想境界,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