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刊物的生命不是模仿文学,而是表现文学。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始于地平线,就好像一切都从黎明揭晓。 真正意义上爱好文学的人,都想门农一样,是曙光女神奥罗拉的孩子,他们在太阳升起时发出音乐之声。那些带着灵活而有力的思想追随着太阳,追随着使命……
寒冷的冬日,常常行色匆匆地穿梭于校园,书包里躺着我的生命,多么希望她能尽早地呈现在日光之下。经常徜徉在昏黄的灯光下,抚摸着《地平线》的封面,也许这就是最简单的物质生活和最丰富的精神享受。书是世界上珍贵的财富,是许多民族世代相传的恰当的遗产。年代越久远的书,它们就无须为自己辩护和说教,自然而然的成为书群中的贵族。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经济发达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东西逐渐地走向商业化,而作为书籍,这个人类灵魂的底片,也不例外,但我认为,“地平线”是一方净土。我不能过分地肯定过去和确定未来,但至少现在,我始终坚守在这儿,静默地等待。
人生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太过于刻意,作为写作的人,你经历了,感悟了,把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好了。然而,竞争的年代,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才不遇,有人欢笑,也有人哭泣。他们在生活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感受着不同的际遇。就这样,人们更容易将目光投向充满诱惑的眼前,于是,很多人就会放弃最初的理想,甚至在自己的理想上去追求另一个世俗的东西,进而就开始扭曲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人,仍然按步就班地行走着,用文字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文字是我们古国文明的开始,它们是人类用智慧的结晶打拼成佳作,继而去发扬传统美德。也许本期的刊物会有不同以往的风格,或者说打破了历届的格式,但我希望读者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也许它不能带给你阅读上的快感,但从思想上,会有更大地突破。就像随着年岁的增加,自己的水平会有所增长,而所谓的个性就会有所磨损和丰满。无须否定你年少轻狂时的记忆,也许多少年以后,当你蓦然回首,一切都已灯火阑珊。
“我渴望说话,却不在乎别人是否倾听”,卢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