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黎明,金鸡引颈高歌,在东方地平线上,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丈,阳光普照苏醒的大地,一派朝气蓬勃景象。
春天早晨。清晨,坚持晨练的男女老少,个个意气风发。精神抖擞,三三两两地向市人民公园进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骑自行车,有的独来独往。道路旁的绿化带早已草绿如茵。护城河畔的柳树枝条布满了嫩嫩的绿芽,微风吹拂,婆娑多姿叫人看了如痴似醉。树上的鸟儿在欢唱,似乎在向人们致敬问候,给人们带来浓浓的春天气息!
晨练的人们着装随意,有的着休闲服,有的穿运动衣,也有部份习剑练拳的穿统一着装,花花绿绿,宽松而流畅,给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快感。这景象仿佛告诉人们这座新兴城市,多么富有活力,多么有朝气!
场景:① 市公园:清晨
园内处处树木青翠欲滴,春花奇葩,争奇斗艳,落英缤纷。空气里弥漫着清香气味,荷塘水波荡漾。游人如织,练剑、垂钓、习拳、吊嗓,唱京剧的男男女女,个个都很有朝气。园内亭榭,回廊傍湖山而设错落有致,巧夺天工,山上奇石被自然界风雨长期侵蚀,简直成了鬼斧神工之作,显得和谐而协调,充满勃勃生机。
近来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来到公园跳交谊舞的人,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这里舞曲总是非常新潮。
今天,来这里跳舞的大多数是老面孔、熟朋友,士、农、工、商七十二行人士皆有,也不乏花甲之年的离退休老同志。最大的已达耄耋之年,最年轻的是豆蔻弱冠的少男少女。舞场正在播放的舞曲是让人陶醉的“春江花月夜”,曲起,只见一对对男女舞友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和着音乐鼓点轻移脚步,或进、或退、或转身或扭转,显得非常协调,非常轻松,一种怡然自得、美不胜收的情感溢于微笑的脸庞上。终于曲终了。接下来便是“快三”青年园舞曲的主旋律,这个曲子节奏明快,跳起来健步如飞,十分潇洒,特别适合年轻人。
镜头慢慢转到主人公于鸿达身上,继而镜头转到赵姐、婉梅身上。
此时,只见一位鬓发斑白、年逾花甲、精神矍铄的老者神采奕奕地牵着一位气质高雅年约五旬的白领丽人的纤手,带着愉快的微笑进入舞池。
只见,他们和着乐曲的鼓点,步伐如游龙戏水,起伏如波似浪,神情轻松而愉快,他们配合的如此默契,简直是天衣无缝,给人一种美得享受。他们的确艺高一筹,令在场舞友钦佩不已。
他们精湛娴熟的舞技受到二位衣着时髦女士的赞许。,曲终,他们正好在二位女士身边下池。
其中一位女士热情向老者打招呼:“于总,您的表演好精彩呀!令人眼花缭乱,年轻人都不如你,真可贵,我们搞文艺的,与您相比,也很感惭愧呀”。
于总定神一看忙说:“哦、原来是赵姐,你真会说笑,哪里是表演,锻炼健身而已,您今天也有雅兴光临此地,无非也是晨练”。
老者看旁边尚有一位衣着入时、气质不凡年约四十岁的女士,发问:“这位”?
赵姗女士答道:“这位是我的同行,港市京剧团台柱子花旦李婉梅女士,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此次来我市演出《贵妃醉酒》很轰动,她主演女主角杨玉环。”
于总顿时兴奋起来说:“你的名字如雷贯耳,前晚,我看了他们的演出,真的很成功,很轰动,难怪我觉得面熟,经您这么一介绍,我就明朗起来。李女士真无愧是表演艺术家,您塑造的形象真可谓光彩照人,唱腔委婉,吐字清纯,做功细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插入于总回忆观看李婉梅演戏的镜头观众掌声如雷,婉梅谢幕的镜头。镜头拉回到公园舞场。
李女士随即和于总亲切握手,谦逊地说:“谢谢于总的夸奖,一个演员而已,谈不上什么艺术家。倒是您这个业余艺术家令人钦佩呀!”于总笑的乐不可支,连忙摆摆手。
赵女士随即说:“婉梅不但是个名演员,同时也是港市的交谊舞皇后。昨晚演出,早上睡不着,要我陪同她到这看舞场,您作为东道主能不恭请她舞上一曲吗?”
于总笑道:“婉梅女士贵为戏中皇妃和交谊舞皇后,如今唐明皇作古此地又没有舞皇,不知如何是好?我有心尽地主之谊,唯恐配不上她呀!如果婉梅女士不怕踩到您的脚趾头,那就请屈就一下”。
他们的说笑惹得旁边舞友也愉快起来。此时舞曲又起,播放的是“小拉”。于是于老彬彬有礼地作出恭请婉梅共舞的手势,婉梅逐即转身站在于老面前让于老拉起双手。
于是一幕令人刮目的小拉交谊舞就这样的拉开了。
因为婉梅是生面孔,又是这样的楚楚动人,而他们的表演又是如此别有风格,他们不仅动作到位娴熟、踩点准确,且花样别致,拉、跳、转、翻、伸、屈恰到好处,虽是第一次配合,却也天衣无缝,他们边跳边说话,显得非常投机。
婉梅:“谢谢你,带得这么好,这么认真,年轻人也比不上你”。
鸿达客气:“是因为你体态轻盈,基本工扎实,和你配合是一次愉快无比的享受”。
婉梅:“平时演出忙,也很少进舞场,像你这样年龄,你的水平是最高的,真的,不骗你”。
鸿达:“前几天,看你的戏,很多戏迷,都称赞你的水平,说‘梅花奖’得主,名不虚传,当时,还有人要你签名,对吗?”
婉梅:“那是观众对我的厚爱,得奖只是一种鼓励,并不是什么资本。”
鸿达:“你德艺双馨,做戏先做人,戏好人好,认识你很开心,当然要谢谢赵姐的引荐”。
赵姗:“不期而遇,也是一种缘份呀”!
婉梅:“是这样的”。
于说:“婉梅女士演的都是梅派传统剧目,是难得的梅派传人,连名字都带梅,于某前天晚上有幸欣赏你的精湛演技,今天又难得共舞几曲,荣幸之极呀”!
婉梅笑曰:“于总对京剧也很有研究呀,其实我并没有得到梅大师真传、做戏、做功、唱腔,基本功都欠火候,蒙敝外行尤可,像你这样的内行看我的戏,真会漏洞百出,请不要见笑。认识你,我很高兴。有机会欢迎看我的演出,并提宝贵意见,我们现在可以说是朋友了”,
于说:“能和名家为友实在荣幸,实在荣幸,来日方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这样他们共舞二、三曲,因为赵姗不谙此道,只有在旁欣赏的份了。
此时,婉梅却不无抱歉地说:“于总,你的‘舞友’呢?不能因为我而怠慢了她。”
于笑答:“我没有专职舞伴,我与她配合也只是近几天的,不瞒你至今连芳名我也不知道,据说姓苏,是一名政府官员,仅此而已。如果真的有舞伴,也是一种绊羁,没有舞伴可以很自由。健身和自由对我都很重要,您说对吗?您相信吗”?
赵姗和她用心听于总的叙述会心地点头,
赵姗说:“说的也是呀!只要心情愉快何在乎和谁共舞呢”?
鸿达建议:“不跳吧!我们一起走走,聊聊吧”!
赵、李同意。
赵姗:“你不知道,于总出身梨园世家,他是个票友”。
鸿达:“说不上是票友,充其量算是个戏迷”。
婉梅:“你也梨园出身?”
鸿达:“我祖父曾经是地方戏班主。我的叔叔、婶婶、伯母都是当时地方戏有名的演员,我祖母是个戏痴,耳濡目染,就喜欢戏曲。”
婉梅:“你上过台,演过戏?”
鸿达:“没有水平,不敢上台,从未过过戏瘾,演戏真有意思”。
婉梅:“你喜欢哪些剧种?”
鸿达:“京剧是国粹,首当其冲,越剧、黄梅戏也情有独钟,甚至北方的豫剧、梆子也很感兴趣,至于地方戏,,凡是能听懂也经常光顾剧场。”
赵姗:“他还经常为我们剧团写文章,评头论足,很专业”。
鸿达:“对赵姐的演出水平,我从来都是赞赏有加,从不敢说半句坏话。”
赵姗:“看来是有坏话,不敢说是吗?”
鸿达笑:“你要想听我说坏话,很容易,下次你演出时,故意耍一个一般观众不易觉察的破绽,考考我的水平,如果被我发现,我就会对你狠批一番。”
婉梅也笑了:“这可不是闹着玩,为观众服务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总,你说的对吗?”
赵姗:“对戏剧,对演员提意见没有独到的功夫是不行的,但于总的意见,是很受欢迎的”。
婉梅感憾:“非一日之功,我们当演员也不是每个人能做到这样的。”
鸿达:“我特别喜欢戏剧,是因为不管哪个古典剧目,它的对白是非常精练的,有的意思十分深刻,而且很多剧目都有教育意义,还有美丽的扮相、优美的音乐和身段都很有魅力”。
婉梅:“要是有更多的人,像你理解戏曲,该有多好呀!让人欢欣鼓舞,看到了曙光。”
赵姗:“于总,你比我们还关心京剧、戏曲,我们真开心。明晚请你看婉梅的‘苏三起解’,她主演苏三。过一星期请看我的‘秦香莲’。
鸿达:“一曲‘苏三离了洪洞县’脍炙人口,醉倒了多少戏迷,相信明晚也会让我再醉‘一回’”。
婉梅:“让你见笑了”。
鸿达兴奋:“等赵姐‘梅花奖’奖书到手,我发动一批票友,戏迷向你祝贺,这种号召力我还是有的”。
婉梅:“赵姗的‘梅花奖’一定能得到,我们一起期待佳音早日到来”。
赵姗:“谢谢你们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企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人皆愉快。
鸿达:“这次你们来演出,计划几天?”
婉梅:“一个星期,此地结束,还要去徐州市,差不多每个地方一星期左右,有家也居无定所,到处漂泊”。
鸿达:“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婉梅:“一般,一、二年才能来一次,前年剧团来了,但我因伤没能来,所以觉得很长时间没有来,此地变化太大了,真是突飞猛进呀!下次有机会到港市,欢迎你到京剧团找我,我们家就在京剧团,很好找,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呀!”
鸿达:“那就是说,我们有可能一、二年以后才有机会再次见面,明晚演出结束,如果方便,我请二位吃宵夜,小吃而已”。
婉梅迟疑:“这样好吗?”
赵姗:“真的!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在那里?”
鸿达:“剧场对面,梨园酒店,演出结束,卸好装直接去”。
赵姗:“于总,大知识分子,给我们这么大面子,却而不恭”。
鸿达:“你别忘了,国家一级演员,相当于社科院院士,你们的职称比我高呀!谢谢你们给我面子”。
三人都很开心。
不觉时间已快到七点半了,该是上班时间,不少舞友相继离场,场上舞友已不太多,她二位准备起身告辞。
此时婉梅说:“明晚换戏,上演《苏三起解》,如肯赏光欢迎驾临捧场,戏票由赵姗解决。”
赵姗说:“《贵妃醉酒》和《苏三起解》是婉梅看家戏,你一定得赏光”。
于忙说:“谢谢,即使有事,也要推掉,您的盛情,令于某受宠若惊,一定再次亲临剧场,再睹您的舞台风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随而他们一起出舞场,她俩往东,于往西,握手道别。
次日,夜七点左右市剧场门口,观众纷纷入场,门口广告栏上灯光辉煌,映照着婉梅的剧照,生活照。得奖证书,格外引人注目,婉梅的靓丽引来不少观众好评。广告牌醒目地写着今晚的演出剧目:折子戏‘苏三起解’。主演;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李婉梅女士。
鸿达七点半准时到达,台上锣鼓声响起,鸿达找到前区第三排,此时赵姗已先期到达,以手势示意,鸿达走近赵姗,在10号位和12号赵姗并排座下。不久帷幕拉开。婉梅身上红色囚衣,双手带枷,一个漂亮的亮相,应即引发了观众的掌声。
鸿达不时和赵姗评说着,显得非常开心。鸿达被婉梅的美丽,精彩所激动,沉醉在愉快的回忆中。
鸿达对赵姗说:“你们演员的魅力就在于能给观众送来精神享受,让观众着迷”
赵姗:“你今晚着迷了吗?”
鸿达:“看你戏,我也不知着迷多少次呀!”
赵姗:“我从来没有听你这么说过”!
鸿达笑答:“因为以前我们在一起说话的机会太少了!你没有给我表白的机会。今晚让我一起说”
赵姗:“谢谢”。
赵姗握鸿达的手表示谢意。
婉梅的戏结束了,接下来,便是传统折子戏‘挑滑车’是武戏与婉梅无关。出于礼貌,鸿达继续欣赏直至结束。
剧终前,鸿达对赵姗说:“你到后台看看,婉梅卸好妆,你就请她出来”。
赵姗说:“好的”。
便起身,走向后台。
赵姗看婉梅:“卸妆了?”
婉梅:“早卸好,下面没有我的戏,于总来了啦!”
赵姗:“当然来了,他被你醉倒了,”
婉梅:“你胡说,这戏很一般,不值大惊小怪”。
赵姗:“不相信,你自己去问他,戏马上结束,到对面去吧!于总马上就出来”。
婉梅:“于总,真是有心人,热情好客,有修养有水平,难得呀”赵姗:“他的各方面都值得人敬仰”。
她俩边走边说出了剧场后门,此时戏正好散场,观众如流,观众中有人认出婉梅和赵姗。有的女戏迷,直指婉梅:“刚才你演的苏三,声情并茂。很感动人”
婉梅:“谢谢!”
于是她俩来到梨园酒店。鸿达也随之来到,三人开心!
赵姗笑:“婉梅让你陶醉了吗?”
鸿达笑答:“一曲‘苏三离了洪洞县’让我和婉梅到山西洪洞县一游,这算不算醉呢?”
三人大笑。到僻静一偶,他们坐下。
鸿达:“二位吃什么?”
婉梅:“其实不饿,说说话也不错呀!”
赵姗:“就一人小碗汤圆吧!婉梅行吗?”
婉梅:“这样吧!”
鸿达同意:“服务员三小碗汤圆”。
服务员应声去准备。
鸿达:“京剧是国粹,能给人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
婉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这种体会”。
赵姗:“你昨天说,你祖父曾是地方戏班主,那时侯你懂事吗?”
鸿达:“那是解放前的,那时我六、七岁,读小学一、二年级,我记得那时我伯母演秦香莲需要二个孩子演她的儿女。于是临时把我和他的女儿拉上来,应付一下,那时,我觉得很好玩。第二天上学还向同学吹牛,说我昨天上台演戏了。”
婉梅笑了指赵姗:“秦香莲就在这里,六十年前她是你妈。”
赵姗边笑了:“真的,你不说你没有上过台吗?”
鸿达:“这那能算上台演戏,一句台词也没有呀!同学后来还叫我小戏子,真好玩”。
婉梅:“以前的演员都叫戏子,这不奇怪”。
鸿达:“我伯母说大人是大戏子,你小孩当然是小戏子,我很开心。现在没有人称你们戏子,因为那是不尊重”。
赵姗:“解放后才把戏子,改称为演员,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反正是演戏的。”
婉梅:“他们的戏一定很好对吗?”
鸿达:“那时没有评奖,也没评级,但当地人都很喜欢他们。叫他们女旦雅兰,女旦淑清。一剧‘团圆之后’曾于1960年赴京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得过一等奖,她俩都参加演出,周总理接见过他们,我看过这张照片。”
赵姗:“那时,我们还没有走向戏坛”。
鸿达:“再后来,她们相继退休后,又有‘乞丐与状元’又有‘春草闯堂’‘三打王英’‘秋风辞’等剧目享誉剧坛,”
婉梅:“这几个剧目,我听说过,尤其‘乞丐与状元’和春草闯堂’被很多剧种移植过来,影响不少呀!但还没有改编京剧”。
赵姗:“这两个剧目,我看过,内容很好,很有教育意义”。
鸿达:“我的故乡,历来有‘戏剧之乡’的美誉,据县志载现存传统剧有5000个。”
婉梅:“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文化财富呀!”
鸿达:“家里有了喜事,什么节日,什么菩萨生日,添丁,孩子考上大学,请戏班唱戏,是很平常的,
所以几乎天天都有戏看,至目前,这么一小市除了有五个正规剧团外,至少尚有三十个业余剧团。所以在老家,演员多如牛毛”。
婉梅:“你的伯母,她们什么时候退休?”
鸿达:“解放初期,我伯母那时才30岁,一次演白毛女,跑掉鞋,赤脚从供桌上往下跳,戏台木板断裂,二趾折断,所以退出舞台,做了戏曲班老师,偶尔也登台演戏,直至80年退休。婶婶一直演到七五年才退出舞台”。
婉梅:“以前戏台是木头做的,可以移动,听说经常出事故”
赵姗:“她们算是从一而终,真难得”
鸿达:“难道你所想改嫁”
婉梅:“这时改嫁谁要,一个半老徐娘”。
鸿达笑:“有缘的话我要,就怕无缘,也罢,祝你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再创辉吧!”
三个人吃完,鸿达不无歉意:“小酌不成敬意,略表初会寸心,仅此而已,后会有期,时间不早了,不影响二位休息”。
赵姗:“走吧,快十点了,”
婉梅起身,三人愉快,出了酒店,互道晚安。
鸿达:“如果二位有兴趣,明早去跳舞,我奉陪。”
婉梅:“明天可能起不来,谢谢!你就自便吧!再见”
分手各自回家。
大约一星期以后的清晨,于总潇洒的身影,翩翩风度又入了一个中年丽人的视线。她身旁站一位年纪比她长约十岁的退休教师,周华老师,周是市供电局局长的夫人,她早就认识于总。中年人轻推周华,用眼光示意舞池中的于总,
轻声细语说:“你看那位老先生舞跳的多么美呀”。
周华说:“看不出吧,他已退休二年,年过花甲了,我们家老沈认识他。他叫于鸿达,是南方人”。周华话说一半故意停下,试图静等中年人的下文。
中年人说:“能否请他带带,我都学一个月了,连基本步都走不好,如果他肯带我,肯定会有长进”。周华是爽快人,
说:“念老沈的面子,估计他不会推辞的”。
于是当舞曲终止时,她俩一起移步到于的面前。于热情地和周老师打招呼,
于说:“周老师来锻炼吗?沈局长来没来吗?多日不见,他好吗”?
周回答:“他去公园悠转,他很好,谢谢。您的舞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于:“你又在取笑我了,请舞一曲,肯赏光吗”?
周老师笑摆手说:“我这冬瓜段,不要让我献丑,我身旁这位邻居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有心请您带带,只是难以开口,怎么样?肯赏光吗”?于总边笑边往她旁一瞥,果然一位外表秀雅清丽、举止端庄的中年女士春风得意般地微笑,并向于总微微点头表示敬意。
此时的于总,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冲动,似乎有一种天上突然掉下一个林妹妹的感觉,他心花怒放,但不溢于言表,他一万个愿意。但不急于表达,只是愉快地点点头“啊!啊!”
周老师心领神会,随即告诉于总:“她叫米娜,是银行的核算员,苏州人已病退在家,想学跳舞强身”。周老师是直桶子,还想往下说,
米娜友善地阻止说:“又不查户口,说那么多干什么”?周会意了,于说:“遇到你们很荣幸,一起玩玩,交个朋友很高兴。”
当下轮舞曲又起时,他旁若无人,无视周老师的存在,伸出含蓄又颇有绅士风度的双手,邀米娜愉快地轻歌曼舞起来。随后就是一曲又一曲。
在休息的时候。
鸿达亲切地告诉米娜:“跳舞不仅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的确可以强身。这已为无数事实证明。因为跳舞可以愉悦心情,心情好可以提高免疫力,因而可以强身”。米娜点头表示赞同。
鸿达和蔼地说:“学跳舞,首先要学会听鼓点或节奏,这是基本功。歌词和旋律与跳舞无关。有的人学了很长时间,听不懂节奏,都是等人家起步了。他才知道是什么舞步,这是低水平的舞者”。
米娜疑问:“鼓点是什么?”鸿达细心说:“任何一只乐曲,甚至是越剧、黄梅戏、粤曲都可以因击打的鼓点不同,演绎成不同舞步。”
鸿达说:“听!现在的音乐的鼓点是嘣恰恰是慢三舞步。如果音乐不变,鼓点打成嘣恰,嘣恰就变成慢四舞步了”。
米娜大彻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鸿达又说:“鼓点是指挥你脚步的,不指挥你的手臂动作。也就是说,脚步必须和鼓点协调、准确。这是学舞基础的基础”。
米娜不住点头鸿达又说:“手臂的动作,一般是男的怎么带,女的怎么跟。”
米娜说:“那花样呢?”
鸿达说:“上面说的是基本功,基本功不到位,谈花样,就会变成画虎不成反类犬,让人见笑,花样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那就要看舞者的水平了。花样是跳舞的灵魂和精髓,那是慢慢来的事。不是一日之功了”。
鸿达继续耐心地说:“‘慢四’曲子抒情,含蓄而温馨。而‘慢三’的节奏明快,富有朝气。‘小拉’音乐很容易使人精神焕发,‘快三’又热情奔放,在舞场上,即使不跳舞,听听优美的乐曲,欣赏千姿百态的舞姿,看看人人朝气蓬勃的面貌,自己也会愉快起来,也会使自己觉得年轻起来。老年人尤其如此,如果有什么烦恼,置身此境,也会被遣忘的一干二净。
“舞场是一个讲文明重修养的交际场所。你看,当一曲开始之际,如果男士欲请一个不熟悉的女士共舞,他必须彬彬有礼地走到女士面前,作出恭请的姿势。此时的女士应起接受邀请共舞至少一曲,如果无理拒绝,将被视为没有修养。衣冠不整、不修边幅,谈吐粗俗,动作愚鲁,都被视为不雅。如果你经常光顾舞馆,就自然而然的会有很多朋友,因此舞场具备了集健身、会友、修身、养性的多种功能。
“凡涉足其中,都认为跳舞是一种高雅、快乐无比的享受。如果说跳交谊舞有什么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那是舞者本身造成的,而不是交谊舞本身。她本身洁白瑕,高尚而尊贵,因此世上流行几百年”。
米娜认真说:“关于鼓点,你能不能用音乐语言给以简单的描述呢?”
鸿达兴高采烈的说:“比如‘快三’ 鼓点是嘣嚓嚓,嘣1/2拍,两个嚓合起来只有1/2拍;‘慢三’也是嘣嚓嚓,它的嘣和两个嚓嚓都是1/2拍。听几天也就适应了。凭您的聪慧,我可保证你不到一星期学会所有舞步,包括难度较高的‘快三’正反转”,
米娜兴奋了,站起来说:“真要谢谢你”。
鸿达说:“我很少教人,但对你破例”,接着他们又跳了一曲慢三,鸿达带得很认真,米娜有点紧张,
鸿达说:“跳舞一定要全身放松,包括所有关节,当然脚趾除外”。
米娜被斗笑了。曲终他俩又坐下,
鸿达说:“每个人教人方法并不一样,集体辅导时,教师采用口令,一、二、三、四或嘣恰恰。如果一对一教授,也各有千秋,我喜欢用右手按压对方腰部,和左手掐紧或放松对方右手或拉或推,指示对方脚步或进或退或转。此举事半功倍,效果显著。等下我们试试,包你满意。”
米娜高兴起来:“你真是个好老师,教导有方,我的前面几位老师,只知道带带,根本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问多了不耐烦,他带我,我始终有一种压抑感,简直是受罪,那里是什么享受呀!水平到底不一样呀!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谢谢你,以后多带我,希望你千万别怪我自私”。
鸿达满意地说:“没问题互相学习,凭你的修养、气质和信心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此后他们又跳了一曲,‘小拉’。接着周华老师来找米娜,
周华赞扬他们说:“天不早了,该回家了,明天再来”。
仨人高兴地离开舞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