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良师益友情 ——忆刘安仁先生

发布于:2022-07-24 15:1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周裕本
  2021年5月5日,正是农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四日立夏。这天凌晨,刘安仁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与世长辞,永别了他长期朝夕相伴的杂文,实令世人为之扼腕叹息。
 
  屈指算起,我与刘安仁尊师相伴已近40个春秋,他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时常在我脑海浮现。记得那是1984年一个小雪纷飞的寒冬早晨,我贸然骑着自行车数十里从赣榆乡下学校赶到地处新浦第一池附近的《连云港报》社,见到正在伏案劳作的他。先生突见有客来访,闻知我从远在数十里乡下赶来,大为赞叹。急忙站起身来,和我聊起共同爱好的话题。转瞬已到中午,师生两个寻一饺子铺边吃边谈,谈起共同关注的话题。望着先生那清瘦亲和的面孔,我激动得竟不知说什么才好。临回乡的时候,先生一直送我很远,方才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
 
  从那时起,我便与先生成了朋友。每逢碰到一起,总有聊不够的话题。
 
  1985年5月和7月,我的小说“碎语闲言”和“真挚的爱”在《连云港报》上发表,先生写信向我表达祝贺。我深知,拙作能得以发表,这里边有彭云老师和先生的功劳呀!
 
  在《连云港报》副刊2位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暮色风情(三题)》“绿色的梦”“河边的风”“暮色的情”破天荒地发表在1987年第7期《雨花》文学杂志上。接着,我竟成了《连云港报》副刊的常客。小说、散文随笔、书评、诗歌等各类文体,还有歌曲都能连续幸运地登上全市文学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每当文学作品登上市报,我总是借上作文课之时,为班里的学生朗诵演讲一番。说来也怪,在我担任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期间,每届总有几个爱好文学的学生,语文成绩总是棒棒的。
 
  岁月如梭,潮起潮落。我从初中班主任、语文教师到教导主任、校长,干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1993年,《赣榆报》复刊。我被调到报社,担任编委、副刊部主任。正如刘老在为我退休时,2009年10月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烟雨春秋》文集序言中写道:“曾经,尽管不在一地,我和裕本是同行,同是中学语文教师,同是报纸文学副刊的编辑。曾经,在我主编《连云港日报》花果山文学副刊20多年期间,可以说裕本是支撑版面的重点作者之一,是擅长写报章文学佼佼者之一。情洁白。情透明。情醉人。”他的评价让我感动。同年11月,我的2篇杂文“红绿灯下的警示”“用人与失人”被选入刘畅征、刘安仁主编的《郁州放谈》一书中。
 
  记得一次,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王向东老师2016年5月22日来赣榆智贤高中讲学,席间休息之时,饶风趣地说道:“裕本,咱们两个小牛一起和老牛合个影。”是啊,我和王会长都是共和国同龄人,属牛,而刘老整整比我们年长12岁啊!
 
  是啊,为了发展壮大杂文队伍,在2015年金秋,适逢市杂文学会换届。在刘畅征、刘安仁两位尊师极力推荐下,我担任了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并负责组建赣榆杂文创作中心。恰值2015年金秋一个双休日,我牵头赣榆老科协“科技文卫”分会与市杂文学会30余名会员来赣榆金山镇举办“秋溢金山”采风活动,为赣榆杂文活动开展正式拉开了序幕。
 
  紧接着,刘畅征、刘安仁、李正东等杂文学会领导又多少次来到柘汪、青口、黑林、城头等地调研参观,探讨杂文发展趋向。
 
  2015年12月20日,赣榆杂文创作中心在赣榆区检察院宣告成立,江苏文明网及市区多家媒体报道成立盛况。
 
  2016年11月,我随着刘安仁、李正东、卢同根等来到南京参加江苏省杂文学会年会时,先生精神依然,走起路来轻松有力,反应问题还是那样敏捷。
 
  在先生第三本杂文《尘世心声》首发式会议上,我清楚地记得,他发言表态:90岁时,再来一次“首发”。
 
  2020年12月26日,在孔望山脚下,东海名郡影视休闲中心,“庆祝连云港市杂文学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先生宣读贺电贺信时,谈吐依然那么有力。临分别时,我邀请他再来赣榆,先生连说“一定一定”。没想到这是刘老最后对我的遗言。
 
  先生走了,永远地走了!你的不称职学生“将言行奉呈楷模学习良风光硕德,把悲痛作为力量继承遗志慰英灵。”愿先生在天国一切安好!
(原载《连云港日报》2022年4月11日)
责任编辑:单璐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