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登金陵凤凰台

发布于:2021-12-30 18:2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梁冠宁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乘公交车在集庆门站下车,原本是准备去游览刚修缮开放的胡家花园。但是,我下车后,见到路边有一个石碑,上面赫然写着:凤凰台遗址。新开辟的集庆门大街,将原有的小山坡推掉一半,留下的一半,用石头垒砌好,并在墙上用大理石雕刻上李白的名诗《登金陵凤凰台》。我佇立许久,盯着大理石上镌刻的李白诗,双脚已挪不动了。整面墙,成片大理石雕刻的《登金陵凤凰台》,磅礴大气,诗意迷人,字字生辉。我去胡家花园的兴致,此刻已荡然全无。我久久地抬台仰望着这个剩下的半个小山坡,陷入了惊讶的沉思:啊?这儿怎么会是凤凰台遗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我早就读过,并烂熟于心。但是,当时我并未深究凤凰台在何处?我总认为:能在凤凰台上看到金陵西南的“三山半落青天外”;能在凤凰台上眺望“二水中分白鹭洲”。那这个凤凰台,一定是建在很高很高的山上。否则,何以远眺?凤凰台怎么竟会是在集庆门边的小山坡上呢?
 
  望着眼前这个被切去一半的小山坡,我陷入了迷茫。其实,我曾数次登临过这个小山坡。那时,我师范的同学余中屏就住在这个小山坡上。他有一手精巧的木工手艺。我们师范毕业后,都在农村中学教书。放暑假回南京时,我正筹办婚事。他答应为我打制一张工字桌和一个木箱,作为我结婚的礼物,但木料要自己解决。当时,我没钱,更无处买木料。我将此事告知在中央商场工作的弟弟。他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我有办法弄到木料,成全你的好事。我一脸茫然,问他,你到何处去弄木料?他说,这你就别管了,到时你跟我去取木料就是了。
 
  一个没有月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墨黑夜晚,我们来到中央商场后门。我弟弟已将一辆三轮货车停在那儿。他让我守着三轮货车,自己进入中央商场内,将包装箱板和零碎的木料,分数次搬到三轮车上。我和弟弟连夜将木料送到余中屏家。我们悄悄地趁着夜色,登上了凤凰台,有生以来第一次完成了夜登金陵凤凰台。
 
  我第二次登金陵凤凰台,是余中屏告诉我,工字桌和木箱已基本打好,让我去看看。那天晴空万里,赤日炎炎,我汗流浃背地登上金陵凤凰台,看到原先不堪的包装箱板和碎木料,已被余中屏的巧手,打制成精美的工字桌。当时,工字桌是刚兴起的时髦家俱。平整光滑的四方台面,嵌上圆滑的四边。桌面下是倒立的梯形立柱,一面还做了一扇门,可打开,里面是个可放东西的小柜。立柱下是四边微斜的底座。四只虎脚雕刻得虎虎生风,精湛有神。我久久地凝视着工字桌,赞叹余中屏的手艺,连连称谢。这便是我将要结婚的新房里的第一件家俱。
 
  最后一次登临金陵凤凰台,是家俱打好后,我和弟弟又是蹬着三轮货车来到凤凰台,把工字桌和木箱搬上三轮货车,拖回家。
 
  我曾数次登临金陵凤凰台,可我当时却茫然不知。谁曾想,我这数次登临的小山坡,竟然是诗仙李白登临后,写下名垂千史的诗——《登金陵凤凰台》的地方。
 
  这个小小的山坡,海拔不足五十米,何以能建成名闻天下的金陵凤凰台?当然,这一方面是相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有几只凤凰落在这个小山上,为了纪念这稀有的祥瑞,朝廷在山上筑台,并将其称为凤凰台,此山也被命名为凤台山;而另一方面,则是因诗仙李白登临此山后,并写下传世的《登金陵凤凰台》诗,而名扬华夏,影响深远。
 
  我沿着街边的石阶登上坡顶,山顶上还残留着几间低矮破旧的平房。我转了一圈,没发现一点凤凰台的遗迹,问过住在平房里的居民,他们也说,全然不知金陵凤凰台之说。我站在山顶四处瞭望:向北,是新开拓的集庆门大街,街两边是高楼林立,栉比鳞次,兴旺景象;向南,可见面貌一新的胡家花园、明城墙,越过秦淮河,又是连绵的高楼和纵横交错的街道,远处的“三山”根本看不见;向西,更是高楼层叠,波浪前行,伸向远方,亦无法瞧见“二水中分”的“白鹭洲”。但是,我知道,集庆门大街的尽头,就是夫子庙的白鹭洲公园;向东是明城墙和秦淮河。当然,南北朝时,还没有明城墙,当时这个小山坡应该是一直沿伸到秦淮河边。
 
  我看着眼前的一切,暗忖:李白在一千多年前登临这个小山坡时,那时这个小山坡应是当地最高的山。四周应是一片荒野,向南、向西和向北,全无遮挡,视野应当极其开阔,凤凰台应该还在。李白站在山顶上,能远眺金陵西南的“三山“和西北的“白鹭洲”将秦淮河分成两个支流,然后汇入长江。
 
  这个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山坡,也曾有无数人登临,但他们都是熟视无睹。唯有诗仙李白登上这个小山坡,面对山河沧桑,感慨万千,诗情飞扬,才能挥笔写下名垂千史《登金陵凤凰台》的诗。
 
  此诗开篇两句,“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当年凤凰落于此山,是一种祥瑞,象征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繁华。如今,六朝的繁华已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水仍然不停地流淌。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诗人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金陵当时达到空前的繁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可是,六朝的繁荣却是短命的。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只有五十五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李白当时在山顶看到的是,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之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诗人由抒情转为写景。首先,李白站在山头上,因周边荒野,无任何建筑,便可远眺无限风光,一览无余。“三山半落青天外”,是写金陵西南的连绵山峰,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而“二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写秦淮河西入长江之前,被白鹭洲横截,河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两句是李白的得意之作,千古名句,气象壮丽,境界高远,脍炙人口,为末联“不见长安”作了很好的铺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深意。长安是朝廷之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的两句诗是暗示,皇帝被奷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不见长安”是暗点诗题“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的诗《登黄鹤楼》,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李白是个天才诗人,并属那种充满创造力的天才大诗人。然而,唯独李白登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留下登黄鹤楼的诗作。据传,李白当年登黄鹤楼时,友人提议李白作登黄鹤楼诗以记。李白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使李白极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登凤凰台后,作《登金陵凤凰台》诗,并与崔颢《黄鹤楼》诗等量齐观时,才肯罢休。这虽是传言,但也挺切合李白的性格。当《登金陵凤凰台》诗,博得天下人“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后,李白才得以释然。
 
  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可同为诗坛登临怀古的双壁。
 
  至此,南京又增添了一处赏诗怀古的历史景点。但我以为,仅此是不够的。南京对金陵多处的历史名胜,宣传和包装严重不足,景点冷冷清清,游人稀少。而许多小地方,或因人,或因诗而大做文章,把怀古旅游搞得风声水起。我们南京何不如此效仿呢?那就让我来为凤凰台历史名胜添一把火吧:南京应将凤凰台山顶的破旧民居完全拆除,居民迁走。重建凤凰台,再塑李白像,新建游客休憩亭,再请书法家手书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并将书法作品雕刻在石碑上,建起《登金陵凤凰台》的书法碑群……这样凤凰才能恢复其历史地位,成为名符其实的南京历史名胜。作为南京历史名胜的游览点——金陵凤凰台,才能日臻完美,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把南京的旅游事业,搞得更加红红火火。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