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给生命留个缺口

发布于:2019-03-09 08:5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霞光

  我们的来,实属不易。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千千万万个星球中几乎惟一的我们能够生存的星球;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个我,也是来自千千万万个偶然中的一个偶然。并且,人的生命有且仅有一次。因此,我们郑重呼吁:“关爱生命,珍惜人生。”

  有个网友的故事说得好。“马儿,本来自由自在的在山间撒野。渴了喝点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晒太阳,无忧无虑。可是自从有了伯乐,马的命运就改变了。给它的头戴上笼辔,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再拴着它,马的死亡率已经是十之二三了。然后再逼着它拉车运输东西,强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脚上钉上铁掌,马的死亡率就过半了。马儿,本来是毫无规矩毫无用处的动物,让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灵气,无用无为还可以享尽天年。教化它让它懂得礼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规矩的约束下我们是否也丧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别人制定的礼义,逼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还剩下多少呢?”

  但作为平民百姓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为赚更多的生存银子,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再拥有更好的工作,这样就得拼命地学习。当有了更好的工作位置,还得再拼命地工作,接着再拼命地学习以谋求更高一级的工作。如此这般,循环不已。不仅如此,我们还像撒哈拉大沙漠里的沙鼠一样,总是想拥有更多的“多余的草根”去赚更多的银子,而更加努力地拼命工作。即使是赚得了更多的银子,也还是绝不肯随意拿出来消费,需要省吃俭用。一是为了日后的生存更有保障;同时也为子孙万代的长久之计。

  可是,我们为了那可怜的生存银子,就不得不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规矩、制度等的约束。有时甚至放弃了人格尊严而忍辱负重。为了那可怜的生存银子,我们牺牲了太多的自由,更不用说有什么人生乐趣了。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最好还得按“三八理论”去做:“白天八小时求生存,夜晚八小时谋发展”。如果要活得像模像样,就得争分夺秒,就得自加压力“无须扬鞭自奋蹄”。有句口号说得好:“跨越争先,两步并成一步走,一天干成两天事。”我想,这就是要将自己放进榨油机里,完全榨干自己而使自己最终一滴不剩!但平头百姓的人生轨迹,大抵如此,如此而已!

  不完全赞同网友的“成天遵循别人制定的礼义,逼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丧失了本我”的观点。只是出乎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给管理层在制定“礼义”或制度条令时提个醒,请给生命留一点缺口,以体现人本化、人性化。

  诚然,没有管理就没有单位没有部门。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一点也不错。所以,我们的所有单位或部门,无一例外的强调管理甚至强化管理,甚而至于所谓强行入轨。许多单位的规章制度条文和奖惩的条令,有虚有实,虚虚实实打印成册,足可以堆积如山,但令行而不止。于是领导层面的会议越开越多,所谓的决策也越来越多,规章制度的条文也越立越多,奖惩条令变得越来越苛刻。可后来发现,所谓的“问题”却还是越来越多。为什么呢?需要奖勤罚懒,但不能搞对立。对立了就出现逆反出现对抗,就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由此而越来越多。

  有一则幽默故事《袋鼠与笼子》,讽刺此等漫无边际的管理,可谓入木三分。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发现第二天袋鼠还是跑到笼子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有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闲聊,长颈鹿问:“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说:“很难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故事中“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就不得要领了。我想:需要规章制度,需要奖惩条令。但不得要领的条文、条令再多,也只如加高“袋鼠”的笼子,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看来,管理也并不一定能出效益、出效率。还得弄清楚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再对症下药的给出合乎科学的管理,才是良策。

  疲劳战,不得已间或而为之,尚可商量。天长地久的疲劳战,是对生命的极不负责,甚至是对生命的亵渎和摧残,劳命伤财要不得。

  《思维与智慧》有文章介绍说,有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搬运生铁,一连8个小时不让这个工人休息。等到下班时,这个工人只搬运了12.5吨生铁,并且累得精疲力竭。第二天,他让这个工人做同样的事情,不过他改变了一下方法,即这个工人每搬运26分钟后,他便让这个工人休息34分钟。奇迹发生了,同样8小时这个工人竟然搬运生铁47吨,且疲劳的感觉并不十分明显。

  有人问科学家是怎样想到要做这一实验的?科学家说自己是受了心脏的启发。他说,人心脏的工作量其实是大得惊人的,以每分钟收缩70次计算,一天的收缩便达100多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原因是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一种“完全不应期”,即宛然人们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即可清楚的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工作的时间只有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这位科学家还说,生理学知识告诉人们,人的疲劳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就是人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积累过多,人就会感到疲劳。当人的工作时间过长或劳动量太大时,随着“废物”在体内的积累量迅速增多,人的疲劳感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在工作中若能适当地进行休息,这些过多的“废物”就会转化或输出体外,人的疲劳感也就随之消失了。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还在于它的休息从来都是在疲劳之前。这也是这个搬运生铁的工人在工作中休息,比不休息地工作工效反而要高得多的奥秘所在。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向科学要效益要效率。有些单位或部门,管理层不谙个中奥妙,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或提高效益,视加班加点为法宝。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学教育中的,早自习晚自修与节假日补课。(类似的奥数班、舞蹈班、音乐班、美术班等现象已经漫延至小学,甚至是幼儿班。实在痛心,我们的孩子几乎一出生,就开始被榨油!)普通百姓都知道,所有人群里现在的中学生最苦,教师也跟着受苦。但我们的决策层好像不知道,要不然各学校为什么还在加班加点的补课呢?或许,学习非比搬生铁。加班加点的补课是否科学,应该值得有志者去研究和探讨。

  现在的单位管理条令,越来越精细。精细至每一个人工作时的操作程序,方法与步骤等等。这些条令如同程控一样的,管理着一台台操作机器似的管理着人。那么,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吗?人生存空间还有吗?好像有人说过:“一个单位如果完全变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个单位就缺少了应有的活力,那么该单位必将自行消亡。”这也符合熵增加原理。由此推想,有这样精细条令的单位,工作未必能出什么成果,也或者最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有个故事说: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而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听众七嘴八舌。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有网友评价说:“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位企业家的管理思维,给生命留个缺口,让生命享有更为宽松的驰骋空间呢?

  

责任编辑:墨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