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从《大军师司马懿》看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发布于:2018-04-13 18:0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江沁园)

  《大军师司马懿》里的男一司马懿和男二曹丕,各有自己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司马懿有热烈直爽如夏天的张春华与通透明澈如冬天的柏灵筠,曹丕有温暖明媚如春天的郭照与清冷恬静如秋天的甄宓。

  君不见,爱情里的出场顺序耐人寻味。司马懿纳柏灵筠之前,已与张春华有二十载夫妻情深了;曹丕于邺城初遇甄宓时,已与郭照惊马初遇、玉佩传情、手心画字了。当然,郭照与甄宓的出现时间其实仅毫厘之差,郭照更多还是赢在了与曹丕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上。但,无论如何,司马懿和曹丕最完满的爱情都是赋予了生命里先出现的那一个。

  柏灵筠于司马懿而言,终究只是知己、智囊、臂助而已,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主公与谋臣的关系;甄宓于曹丕而言,注定是自己被曹操压抑、曹植被曹操偏爱的铁证,他们终其一生都在相互误解、相互怨怼。

  曹丕与甄宓这对怨偶,扎扎实实影响了他们的儿子曹叡的成长;司马懿与柏灵筠这对虽恩爱过但终究畸形的夫妻,亦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的儿子司马伦的心理。今日,便从他们身上来看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不提历史,只论剧情。

  父母乃怨偶,心理渐扭曲

  甄宓与曹丕初见时,曹丕是破城之将,甄宓是战败者家属,丈夫袁熙弃她而去,婆婆急着把她送人。甄宓欲跳河,欲饮剑,均被曹丕拦住。彼时,曹丕眷恋甄宓的一头长发。

  那一夜,门外杀戮声忽远忽近,甄宓于发抖彷徨间,听得曹植轻抚《猗兰操》,二人有了契约。

  可事与愿违,曹操知道曹植爱甄宓,知道曹丕知道曹植爱甄宓,却把俘虏甄宓指给曹丕,把名门望族清河崔氏女指给曹植,只为了激起曹植斗志让曹植和曹丕争世子之位。甄宓为了曹植的前程,只能认命,嫁给了曹丕。这是曹丕与甄宓之间悲剧的源头。

  新婚之夜,曹丕有恻隐之心,认为甄宓和他一样无奈且无辜,承诺会好好对待甄宓。可不久,曹丕眼见着甄宓弹着念着曹植的诗,又因为刘祯平视甄宓而被发配而误会甄宓,二人由短暂的同病相怜迅速沦为离心离德。

  从曹丕角度来看,曹丕最初对甄宓的好感是那种被一个绝色美女吸引的好感,那不是爱。但其实,若甄宓能一心一意对曹丕,曹丕还是会善待甄宓的。然而甄宓始终不摆明自己的态度,婚后一直念着藏着曹植的诗,又不断为曹植求情,美其名曰不忍看手足相残,可当曹丕和其他兄弟有矛盾时也不见她出来干涉,可见她对曹植始终有情。但甄宓对曹丕也并非无情,否则最后不会追问曹丕是否爱过她。只是,比之郭照面对司马孚的单恋时果决表明态度,选择曹丕就不忘初心、坚强笃定,甄宓玉枕里塞满曹植诗,不断为曹植求情,让曹丕作何感想?曹丕再联想到曹操把甄宓赐给他是为了激起曹植斗志让曹植和他斗,对甄宓的好感必然渐渐磨灭。

  从甄宓角度来看,甄宓善良无辜,却得不到丈夫的爱;她所感念的那个知己,却非她命定的如意郎君。她恪守做妻子的职责,侍奉公婆,抚养子女,又为了成全曹丕而善待郭照。她深悉,曹丕和她同样郁郁寡欢,而她这一生已无缘和能懂她温暖她的曹植在一起,故而倾心期许曹丕能和懂他温暖他的郭照厮守一生,何其将心比心?!甄宓苍凉寂美,自叹做了一枚怨恨的棋子。曹丕因为那段自己被曹操压抑、曹植被曹操偏爱的屈辱岁月而恨她。因之,她玉枕内放着曹植写的诗,又每每在曹植遇困境时出言相救,未必是她更爱曹植,而是这世间唯有曹植知她懂她爱她。“士为知己者死”,女亦然。乱世为人本就悲苦,身为女子更如浮萍,偶遇知己,虽惊鸿一瞥,却也足以滋润苦涩的生命。

  曹丕与甄宓,其实是互不亏欠的。可他们终其一生的互相怨怼,却终究伤害了曹叡。曹丕恨屋及乌,因冷落甄宓而厌弃曹叡。曹叡自幼战战兢兢,缺失父爱,失意落寞,又眼睁睁看着甄宓被冷落,看着郭照万千宠爱于一身,甚至亲眼看到曹丕因误以为甄宓害郭照流产而欲一剑刺死甄宓的场景,亲耳听到曹丕心中认定的太子是郭照腹中之子。最后的最后,曹叡更是亲眼看见自己深爱的母亲被父亲一杯鸩酒赐死。这一切的一切,让曹叡即位后成了一个亲近男宠、疯狂恋母、肆意斩杀画师的变态,更有甚者,逼死有恩于自己的嫡母兼养母,成了一个践踏善良的白眼狼。

  人一旦有所深爱,常常会呈现出某种跟素来表现脱节的非理性。甄宓是为了证明自己和曹植的清白,为了证明曹叡身世的清白,而不得不死的。可曹叡无法接受父母是一对怨偶这个残酷事实,他心中的父母应当是伉俪情深的。试想,曹叡毕其一生深爱自己的母亲,又在心底深处想爱自己的父亲,他心中的父亲母亲又该是一对璧人,那么就只能是另一个女子用手段迷惑了自己的父亲,以致于父母互相怨怼一生和父亲杀死母亲这样的惨剧应运而生。于是乎,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母兼养母郭照就必然背锅了,郭照最终被曹叡的男宠辟邪活活勒死的悲剧就必定无法避免了。曹叡无法理性对待郭照,他逼死郭照,是发泄自己多年来缺失父爱、处于弱势地位的怨愤,也是弥补父母形象,意淫父母是一对璧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甄宓生前亲口请郭照将曹叡视如己出,郭照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可甄宓可能没有告诉曹叡,要将郭照当亲生母亲看。退一步说,即便甄宓告诉过曹叡,又能如何?且看司马懿最后救郭照时,一五一十说清原委,已然声泪俱下了,曹叡不也无动于衷?何况郭照逆龙鳞救曹叡的场景也是真的,彼时曹叡抱着郭照泪如雨下时对郭照又何尝没有深深的依恋与感念?若郭照对甄宓之死问心有愧,便不会收养曹叡,让曹叡被曹丕废黜,郭照从此高枕无忧才好——以曹叡的英明敏锐,他必定会有这样的理性判断。更何况,若曹叡真心认为甄宓为郭照所害,那么他也不会隐忍多年才报仇。即使最初有人劝阻,他也会想方设法让她速死。事实上,郭照为人如何,曹叡心里有数,故最后才答应让她不担污名而死,并承诺优待她的家族,将她与曹丕合葬,让她极尽哀荣。

  一个人内心背负的故事,远比旁人想象的要多。曹叡本也可以是个如玉般温润的孩子,然而却过早地在命运倾天覆地的风雨里隐去了那份温润。他年幼时就已然遍体鳞伤,默默承受着他早已背负不起的故事,在满目风尘的世路上行走,心理渐渐扭曲。因为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曹叡受过太多他本不应受到的伤害;因为父亲的不疼爱,曹叡觉得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侮辱,他做不到庄子所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终究成了陈群口中“弑母”的“逆子”,可怜亦可恨。

  父母如主臣,野心自勃勃

  “国色天香”、“喜好读书、聪慧颖悟”的“妙人”柏灵筠,原是淮南郡为曹操甄选的美女,但来之时曹操已驾崩,因之曹丕让她以美貌和聪慧为资本去监视自己最信赖也最忌惮的司马懿。

  柏灵筠对司马懿的爱始于任务,陷于才干,忠于人品,司马懿对柏灵筠的情则始于美貌,陷于才智,忠于情义。

  “灵筠知我。”柏灵筠腹有诗书,胸有丘壑,善良忠义,是最懂司马懿的人,一生为他出谋划策解万难,与他抚琴对弈谈人生。按照曹丕与郭照“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的爱情观,原本,柏灵筠才是最适合司马懿的人。柏灵筠有大气象大格局,深谙朝堂之道,与司马懿志同道合;同时知情识趣,譬如,每每与司马懿喝茶对弈、探讨政局时于大展谋略之余的俏皮灵动;至若同甘共苦、不忘初衷,亦是不容置疑,柏灵筠早已笃定,要为身在朝堂之上的司马懿从容谋划,要陪处于阡陌晨昏的司马懿老死田园。司马懿与柏灵筠,原该如曹丕与郭照那般,从相见欢到终生伉俪情深。然事与愿违。

  年少意气风发的司马懿对伴侣志同道合这一需求并非特别高,因之他爱上了虽文化素养欠缺、不懂朝堂之道但与他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的张春华。而于长情之人而言,真爱是只有一个的,初恋是终其一生的最爱。柏灵筠在这段三角恋里,败给了时间,“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柏灵筠无法成为司马懿心中最爱,尚有一个缘故。纵然柏灵筠既有谋士军师之才智,亦有闺阁女子之情怀,但张春华强势,司马懿惧内,柏灵筠敬重主母,司马懿与柏灵筠过夜哪怕仅是白天讨论公事皆要张春华点头应允。后来张春华病逝,柏灵筠对着伪装瘫痪的司马懿坦言:“年轻的时候,总是隔着院子,看老爷屋里的灯火,老爷睡得香,我才能睡得安稳。如今成天在老爷跟前,倒反而睡不着了。想我当年纳给你的时候,还是绿鬓红颜呢,现在啊,我连镜子都不敢照了呢。”即为铁证,司马懿与柏灵筠像夫妻般相处的时光委实太少,属于他们的夜晚更是寥寥无几。他们在一起,一般是像同事般一起分析时事朝局,柏灵筠智谋之外的女子情怀能展示的机会屈指可数。小沅多次在他们探讨政局之后顺道撮合他俩行夫妻之实,司马懿每每表现出的柏灵筠是智囊而张春华是一家之主的无可奈何的话语神情,以及柏灵筠对此的调侃,都情趣盎然。可司马懿和柏灵筠这些幽情雅趣终究还是被他们那种超脱男女情爱甚至超脱性别的交情湮灭了。

  司马懿对柏灵筠说:“你像个男人,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就是从未与你为敌。”柏灵筠腹有诗书且胸有丘壑,无数次动用自己的才学和谋略帮司马懿分析时事朝局;身在闺阁却洞悉天下事,如男子般能于琴中隐有兵戈之声;能剖析出司马懿劲敌诸葛亮的弱点,孤身前往敌后掣肘诸葛亮,说服诸葛亮的政敌与己联手;面对司马家几次危机,每每出谋划策,力挽狂澜……如此这般的能力、胆识、眼界、格局、气魄、隐忍,兼在张春华的强势之下他俩像夫妻般相处的时光实在太少,使司马懿无法只当她是一个女子,反而自叹不如,庆幸从未与她为敌。可柏灵筠终究还是女子。若是战略同盟,那么大可利聚而来、利尽而散;若是恩爱夫妻,那么所有的计谋都是因了心灵深处的情意绵绵。司马懿无法纯当柏灵筠是女子,柏灵筠却以女子的痴情待他,这种错位,注定了最后的决裂。

  而司马懿和柏灵筠多年来如斯相处模式,恰恰成了司马伦后来黑化的借口。其实,比之曹叡,司马伦的成长过程要温馨许多:父亲司马懿疼爱他,不似曹丕对曹叡的厌弃;母亲柏灵筠才智过人,高贵善良,识大体,明事理,善于教导他,能给予他正能量,不似甄宓虽也饱读诗书但太过忧郁不够聪明,总或多或少给予曹叡负能量。然司马懿与柏灵筠多年来如主公与谋臣般相处的情景,委实刺痛了司马伦的心。张春华的强势,司马懿的惧内,柏灵筠“年轻的时候,总是隔着院子,看老爷屋里的灯火,老爷睡得香,我才能睡得安稳”的痴心与失意,落在庶出的司马伦眼中,全成了怨和恨,终究激起了司马伦的野心。司马伦没有长成曹叡那样缺爱忧郁的孩子,是因了他并不缺爱,他的父母也不似曹叡的父母那般有忧郁特质,但司马懿与柏灵筠的畸形夫妻关系却终究还是让他成了一个阴毒之人。

  平心而论,司马懿和柏灵筠确实更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张春华和柏灵筠也确实没有郭照和甄宓那样姐妹情深,就这两点而言,司马伦确实比曹叡更有理由认为是另一个女人的存在夺走了本该属于母亲的幸福。因之,司马伦黑化后对柏灵筠说:“娘,你不必怕,儿子会保护你,我会让你在这个家扬眉吐气的。”司马伦不甘心:母亲分明博学多才、足智多谋、远见卓识、蕙质兰心,举手投足间尽是大家闺秀的气度与胸襟,比张春华高了无数个段位,为何不被父亲真正地珍惜,而只被当做智囊和臂助?而母亲的不够扬眉吐气,也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他这个庶出儿子的不够扬眉吐气。他大抵很恨强势的张春华,很恨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个嫡出哥哥。这种不甘心和恨意,放纵了他的阴毒:借司马昭之手杀夏侯徽又嫁祸司马师,母亲惨死后丝毫不伤心而是害怕机敏的母亲洞悉他的残忍且已出卖他,然后又借司马昭之手除掉最后一个了解自己并且可能出卖自己的母亲心腹小沅,同时使司马昭成为众矢之的。

  司马伦的阴毒让我唏嘘:到底是乱世令人疯狂,还是疯狂令世界走到了乱世?其实,一个人的野心很难臧否好歹。应该看的,是这个人在实现野心的过程中,行为是否有亏,品德是否有失。倘若没有,那有野心也并非就是不好的。可司马伦,分明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好父亲和一个德才兼备、善于解决青少年疑难杂症的好母亲,却终究还是因为父亲和母亲之间像夫妻般相处的场景太少而放纵了自己的阴毒,让自己在实现野心的过程中行为有亏,品德有失。

  比之曹叡,司马伦让人心疼的成分极少,让人指摘的成分极多。曹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父亲和一个“独愁常苦悲”的母亲,曹叡是太爱自己的母亲和想爱自己的父亲,而最终走上了逆子弑嫡母兼养母的歪路。曹叡心中是有爱的。而司马伦其实爱的只有他自己,否则他嫁祸司马师,使司马昭成为众矢之的也就罢了,如何忍心在母亲惨死后丝毫不悲伤,还有心谋害与母亲情同姐妹、帮着母亲带大自己的小沅?司马懿因深爱张春华而顺从张春华的惧内情愫,张春华凌驾于司马懿之上的一家之主地位,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嫡出哥哥与生俱来的身份优势,以及柏灵筠妾的地位,司马伦自身庶出的身份,委实多多少少伤害了司马伦幼小的心灵,可这委实不该成为司马伦黑化的理由。毕竟,司马懿和柏灵筠的结合是那个时代以及司马懿的朝臣身份赋予他们的命数,他们也一度其乐融融过,他们给予司马伦的爱护与教育也是不容置疑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童年找到答案。也许,父母关系抑或原生家庭给人的烙印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但人一旦长大,他的一切待遇,便都需要自己以正当手段去争取。自尊者,人必重之;自强者,人必服之。这却与原生家庭没有半点关系。不管自己心甘情愿与否,光明与黑暗都在那里。但是,与光明还是黑暗相伴,却可以自己选择。司马伦终究是选错了。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