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朽木”可雕

发布于:2017-01-14 11:4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孔令山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励志故事:浙江一位75岁的老人参加考研已有四年,虽没有过关,其精神和毅力令人翘指称赞。

  “朽木不可雕”,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到謩年时期体力和精力下降,事不如意的衰老景象,无奈、悲哀、叹息、烦恼。事实并非如此,由此我想到:毛泽东晚年身体很差,眼睛几乎处于失明的状态,但他仍牵挂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周恩来总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身患膀胱癌晚期,70多岁高龄仍然忍着病痛,保护了部分老干部不受批斗,国家稳定;邓小平晚年,虽是疾病缠身,却顽强地坚持工作,粉碎四人帮的干扰,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被派往虎门销毁鸦片,有功之臣,却被朝廷贬职到新疆,仍想着人民,协助伊犁将军开垦城边20万亩荒地,捐出自己的私银修渠,被后人称为“林公渠”;女词人李清照晚年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范进淹晚年时被朝廷贬职,仍忧国忧民,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精神,历经六个朝代,至今仍经久不衰。

  浙江的老人、国家的伟人、古代历史的名人,他们在晚年时期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他们都具有“三种精神”:为实现心中的理想愿望,具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精神;在逆境中敢于拼搏的创新精神;为国家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乐观精神。具有这三种精神,就不会受到年龄的限制,哪怕是在謩年的环境中也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被历史记住,被人们称赞颂扬。

  人生的理想事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人生的现实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骨肉相连,人民就会牢记他(她),怀念他“她”。大气完成的人不少。即便像夕阳一样,仍大有作为,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