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一孔微光知人生——访本网作者孔若微

发布于:2015-09-01 08:0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胡俊月

编辑按语:孔若微的文字中,散发出的是生活的气息,尽管有的文字还很粗糙,但是,这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文字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所谓直抒胸臆,做作的、编造的文字,即使文字再华丽,也无法引起共鸣。当然,孔若微的文字,还需要打磨,我们相信她在今后的写作中,会有所提高。





  本期专访作者简介:孔若微,安徽桐城人,原名鲍下侬,孔若微是笔名。

  本期专访采访人:胡俊月(忽然花开文学网散文随笔栏目编辑)

  孔若微发表在本网的文章大都是自己的真实生活,比如《孔城学校回忆》、《孔城电影院的回忆》等,其中《孔城电影院的回忆》里关于一名男性观众想看电影女主角洗澡的镜头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文章说:电影上有一镜头,女主角来到一河边,脱衣服要到河里洗澡,衣服刚脱到腰部,突然一列火车开来了,等那火车开过去时,女主角裸露着双肩,惬意地在水中泡着,只一堆衣服放在岸边的草丛里。结果这人不服气:咋就这么巧呢?于是就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一连看了七遍,这名观众都没有看到女主角脱衣服的那一刻,最终只得作罢,由此可见,那时候的生活多么落后,从而也让人们变得愚昧无知。

  孔若微告诉我们,她从事多年的出口贸易工作,性格看似内向,但却对什么都充满兴趣,目前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烹调。她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做一桌子佳肴,和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醉谈人生。

  不过她又告诉我们,尽管她想和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醉谈人生,但现实中却很少朋友,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做家务,生活很有规律,也并不觉得人生空虚,因为她喜爱读书,“书教会我观察人情百态,鸟鸣狗叫,花开花落,一切都在我的欣赏之中。”她说,“遇见豪贵并不觉其有多高不可攀,遇见路上无休止发同一房地产广告的大妈们,也能宽容地笑笑。”这就是孔若微,非常现实而又宽容的一个女人。

  孔若微的写作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她说,去年年初迷上了看书,看得久了,就忍不住心中的欲望,想去写,写着写着,就想知道自己的写作是否有人爱看,有没有文采。为了检验自己的文章质量,孔若微将自己写的几篇散文发在QQ空间和榕树下,有一些朋友是每篇必看,觉得还不错,就推荐她投稿,受到鼓动的孔若微就在网上找了一些报刊的投稿EMAIL,但投过去后,却石沉大海。孔若微并没有灰心,她又从网上找征文启事,觉得征文里的投稿邮箱应该真实些,于是就看到了“彦文杯”征文启事,就知道了忽然花开文学网。

  “一听这名字就喜欢,就像我爱上读书一样,是忽然之间的事。”孔若微说,“仔细读了网上一些文章,觉得文章质量很不错,比以前投稿的网站文章要好很多,编辑审稿时还进行了精心的校对,让自己产生了一些小感动。”于是,孔若微就发了十来篇散文在网站,文章得以陆续发表。

  孔若微说,自己小时候其实并不爱看书,“也许并不是不爱,是没有书看。但是上学时语文成绩是很好的,可能是同学们都没有课外书看吧,现在想起来,一个国家的政策误掉了一代人读书的体验。”孔若微如是说。

  孔若微认为,小学语文课本,除了带有时代色彩的文章外,也有一些好的文章,她说记得有鲁迅的,芧盾的,但那时却不懂欣赏。老师在教课文时,有三大步:划分段落,讲解段意,然后提出中心思想。孔若微说,“记得有次上新课,老师叫我划出段落,我就数出文章总共有10个自然段,一般是开始一段是提出主题,做为一段,最后是结束概括,应作为一段,中间的八个自然段,就除以2,划分两段,结果分为四段。”老师说划分得很好!

  不过,那时候的孔若微却很讨厌鲁迅,什么似乎、大约、的确,她就在想,说话为什么像个古人,还老是重复?茅盾有一篇《白杨礼赞》,孔若微也很讨厌,小小的她认为,白杨就是白杨,它本来就是直的,叫它长弯也不成啊?还什么伟岸大丈夫。如果都要树长直了,那村子后面桃林里桃树也长成那样,又怎么去摘桃子呢?这就是孔若微,简单、单纯。

  前年,孔若微出差时给女儿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金色的年代》,是女作家劳拉老年回忆小时候,随父母西进作为拓荒家庭的故事。孔若微说,自己看到了美国林肯时期向西部开拓的艰辛,国家是人民心中坚实的依靠,更多的是看到了贫困家庭中夫妻相处,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爱的模式,以及对待困难的态度。在孔若微看来,贫困家庭总是夫妻吵架,对儿女任意的打骂。看完《金色的年代》以后,人生第一次有了文明人的具体概念,第一次知道英国高贵的血统的概念,在任何糟糕的环境中,骨子里依然有的那种正义和高贵。

  后来,孔若微对读书渐渐有了兴趣,更爱上了民国时期的文章,她最爱的是萧红,孔若微说,“一看她的散文,就像是自己在那里写,感同身受着她的一切,那种真实得无以复加的贫穷和饥饿,疾病的催残,在她不似用力的白描下,叫人身临其境。”

  读书让孔若微洞悉了民国时一些文人和穷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时代精神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非常让孔若微向往。而看了萧红的文章,孔若微就忍不住想去写自己的生活,孔若微认为,这样也可以让百年后的后人了解我们当代人富裕却浮躁空虚的生活。

  孔若微喜欢的另一个民国作家是梁遇春,梁遇春在他的《春醦集》里,给兰姆作了传记,而兰姆的《伊利亚随笔》却是孔若微的枕上书,可以说是每天必看。孔若微说,兰姆的随记不太好懂,笔法有点生涩,但却是兰姆写作的才华和他个人的良好品质,更是生活经验的融合,随手拈来的生活中的小事情和亲朋好友的漫漫而谈和一些回忆,欢乐中有辛酸,严肃中有诙谐,真实中有虚幻。孔若微每读之,心灵就像得到净化一样,必有新的体会。

  林语堂说,世上总有一些人的灵魂是相通的,一个人必得找一个心灵和他相通的作家,他举例说苏东坡仿陶渊明诗集的韵写了《和陶诗》,苏东坡自谓是陶渊明转世的。林语堂认为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孔若微说,林语堂没说自己是袁中郎转世,但是陶渊明、苏东坡、袁中郎、林语堂显然是文风相承的作家,他们是“一伙”的。

  孔若微说,我不知道萧红有没有读过兰姆和梁遇春的的文章,梁遇春于民国10年去逝的,而这一年正是萧红遇着萧军,初涉写作。“但是我感觉萧红、梁遇春、兰姆也是“一伙”的,也许我只能远观他们,就像他们几个在做着游戏,我在很远的地方站着,也想参加,却又怕不会,怕他们不答应我加入。”孔若微说。

  孔若微经常浸润在这些作家的文章中,但作家们不会亲口告诉她答案,答案要在书中找。因为看了萧红几篇关于鲁迅的文章,孔若微才因此了解了鲁迅的正直为人,勤勉的工作和对年青爱好文学者的宽容。于是也就喜欢上了鲁迅的一些回忆故乡的文章,如《阿长与上海经》、《故乡》等。不过,对于鲁迅先生的杂文,孔若微却一直看不进去,孔若微认为,为文艺献身是艺术家该做的事,但投身于某一政治运动,却未必好,其文章总带有时代的偏见,随着政局转变、时易时移而减色。兰姆同时代的雪莱的文章就融入了法国的大革命带来的激进主义,不似兰姆,远离政治,他的作品永不褪色。

  除了读国内作家的作品,孔若微还看外国的译著,但是,看了这些译著,孔若微感觉语言上总没有侵入骨髓之感,似隔着一层纱布,不易感动。喜欢读书的孔若微最近在努力看英语原著,希望有一天能够“阅读无障碍”。除了用英语阅读,孔若微还抽时间学习日语,她告诉我们,从日语学习上感觉日本融合了我国不少文化及精神,有些我们已丢弃的东西,他们却保存着,并且在今天的文化、科技素质教育等上超出了我们许多。

  对于写作,已成为孔若微生活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她觉得写作是世界上最美的事情。她写她的心,她对生活的领悟。孔若微喜欢手写,虽然她的五笔打得很快,却不喜欢在电脑上敲字。这也是个人的一种写作方式吧?

  孔若微很崇拜凡高,崇拜他那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她说,凡高那个时代,是绘画艺术蓬勃的朝代,上帝安排他们去为了艺术而献身。而她却没有那样的才华。

  “自已快乐而有意义的活着才最重要。”这是孔若微对比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得出的结论,也是她的生活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