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赖活不如好死

发布于:2016-10-02 21:4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吊脚楼

  十多年前,远房的姑父得了晚期肝癌,表兄因为家道中落,无力长久的在医院治疗,再说已是晚期,治或者不治,结果也许都是一样的。无奈中,表兄把姑父拉回了家。姑父怕遭儿孙们嫌弃,自己在正屋旁边的什物间搭了一张床作为自己的病榻。

  我回去看他的时候,姑父卷曲在铺板上,人已枯槁,面若黄表,皮如空囊一般,疼痛的“哎呀”声,沙哑、干涩。邻居见了,伤感地说,“不是伢们不孝顺啊。得了这造孽病,疼的要死,不如吃‘挂面’算了。早死早托生,‘过去’了兴许还能过上安逸日子。”所谓吃“挂面”,就是拿根绳子上吊。

  过去,农民生大病了,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不上医院,一是治不起,二则以为也活足了阳寿,死不足惜了。所以,患病的老人,大多趁人不备时,要么上吊,要么喝农药,一死了之。这样,自己少受一些折磨,也免得给儿女增加负担。在极弱极贫的乡下,农民的生命价值观实诚得令人扼腕、唏嘘。

  最近这七年里,我的父亲、岳父母先后走了。父亲患的是血液病,外加严重的内出血,浑身布满了紫色的血斑。当时他已经八十二岁的高龄了,上吐下泻的全都是血红的浓液,医治月余都不见好转。我那地方,民风淳朴,在上了年纪的老人面前说“死”,不是忌讳。做院长的同学对我说:“你把老爷子转到武汉同济去。把你的肝给他一块,再把你的肾给他移植一个,再回去把你的房子卖掉,备足后期三十万的治疗费,我保证老爷子再活两年。”

  院长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与其让老人受折磨,不如让他体面地走。但在至亲的生命问题上,谁能淡定到超然一切的田地?道理谁都懂,但轮到自己的至亲,谁能轻易地作出放弃生命的决定?母亲没有文化,是个爽快人,笃信人有来生、阴阳总是平衡的,早死必定早托生。

  一日,她把我堂叔、堂兄、我们兄弟姊妹拢到一起:“你们也对得起他了,该吃的吃了,该穿的穿了,死了也能闭眼睛了。看他这样上气不接下气地抽,我们都心疼。你们不要救了,赖活不如好死。过个十年八年,他还不又是一条汉子。”

  纠结了几日,我向院长讨教,如何减少父亲的痛苦,在保证基本治疗和不痛苦的情况下,父亲的生命还能延续多久......院长刚开口,我的手机响了,妹妹说,父亲不行了......

  待我回到病房,父亲走了。地下是一滩酱红色的污秽物......

  前年,我在珠海的一家书城读首都经贸大学程虹教授的译著《心灵的慰藉》,本书说的是临终关怀的事。因为先后失去几位老人,《心灵慰藉》让我心有戚戚,也不免思索起“如何让人有尊严的老去”这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话题。

  让自己的父辈活得长,过得好,走得快,这是所有子女的梦想。有此想法的儿女,秉持的是传统的孝道,长辈长寿是幸福,利利落落地走,也是幸福;活得长、过得好,是生存的品质,走得快,是死亡的质量。老人都想长寿,更想“走得快”,黄泉路上充满伤痛、呻吟的磨磨唧唧,与其说是延续生命,不如说是延长和制造痛苦。子欲孝而亲不待,固然是孝子贤孙的遗憾,但对一个周身插满塑料管,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体征,用所谓的孝赢得一时的口碑,这种孝悌文化是否是孝的悖论,是否可以贴上“愚孝”的标签?传统孝道和现代亲情在意蕴上是否对立......这一切关乎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与对生命尊严的尊重是否互相抵牾,既是学人争论不休的医学伦理,也是每一个人或迟或早都要面对的两难选择。

  也许,我的死亡我做主,还有很长路要走,也许根本走不通。因为围绕生命的或琐屑或恢弘的议题中,既有孝道、伦理的意义,还有更高意义上的法律命题。从生命的尊严看,“安乐死”未必不是生活赐予生命的最后一张奖券,命运多舛的生命临终被“安乐”一回,未尝不是人生的终极享受,但在人性的善意主张和法律的对峙中,法律所考量的是,“安乐死”会不会成为剥夺生命权的主观故意,而这种考量无疑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民众却懒得理会相同话题的自话自说,体面的活着,有尊严地老去,还是人所共期的梦想。梦想之中固然有病不起的医疗保障之殇,但过多的是期望在最后的气若游丝中,有更加人道的选择让亡灵一路走好。

  好死不如赖活着,当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赖活不如好死,未必就是看破红尘的消极厌世,两个相反相成的命题,在尊重生命的主张上合二为一,这是人对于生命的认知在哲学范畴同源归一的奇妙之处。在道学看来,快乐生存的线型生命和安乐死亡点型生命,也许只有状态上的差异,但当身体的剧痛海啸样涌来的时候,让生命终止于无痛之中,死,也许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枯燥而虚幻的“入世”和“出世”观,也许能诠释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一个人如何行走江湖的秘笈,但面对摇曳在黄泉路上的生命之灯火,不同的选择只具有学理上的意义,但无法消解“生之难死也难”的死结。

  所有的生,都是向死而生,但人之生不是为了死而生,一个人在人生最后的驿站以求“苟且”之活,也许是对生活还有爱,还有没有兑现的期许;求体面的老去,以减少生命临终的不堪之痛,这何尝不是人生最后的一杯美酒呢?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