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高考改革要措施更要成效

发布于:2014-07-05 14:1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薛翔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通过官方微博透露,2016年北京高考将实行新的考试方案,即语文分值由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则由150分下调至100分,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均由300分上调到320分,数学分值仍为150分。这一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一经出炉,便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语文和英语科目了。由此,社会上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母语”与“外语”的激烈探讨。赞同语文分值加重的人认为,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语文分值加重必然会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唤醒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而反对英语分值减轻的人则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全球化的当今,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交流的工具,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为各国的交流做出了不少贡献。

  不得不承认,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高考的确需要改革,在积极推进措施稳步进行的同时,其成效也万万不可忽略。

  似乎每一次的高考改革都以“减负、均衡、公平”为先导,可最终的结果都不了了之,学生们仍旧陷入书山题海之中,无法自拔;家长们宁可多花钱也要让孩子上补习班,生怕落后他人;而教师们最痛苦,不但要调整授课方式,紧跟改革方案,还要考虑到教学效果能否让学生们接受。一次改革,三方困扰。

  先来谈谈语文。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学习语文确实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汲取蕴含其中的民族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深化对祖国的感情,作为中国人,这无可厚非。然而,仅加重语文分数恐难达目的。

  高考为应试,成绩乃瑰宝。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更注重讲解不同题型的应试技巧,而恰恰忽略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笔者试想,高考语文试卷果真增加分值,那将会是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的三分天下。了解传统文化,古文是必不可少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目,要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如何合理运用它也需重点考察;而写作更不必说,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独立思考与个性发展全靠它来体现。如此看来,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在实质上的改变并没有体现多少。然而,在我看来,语文试卷不但需要考察学生的文化底蕴,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科目的基础上,拥有人文情怀,将所学知识同其他科目融会贯通。

  至于英语分值的减轻,或多或少地说明了国家教委对“全民学英语”的不安感。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它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事实上,英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无论求职面试还是出国留学,它都会是一道坎,甚至是很多人难以逾越的鸿沟。降低英语分值在高考中的权重或许不是权宜之计,然而,我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真真正正地在提高,而非“繁华处见凄凉”。

  很多人喜欢拿我国和美国的英语教育作比较,这既不妥又不科学。两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必然与其国家的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重视的是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而美国更加重视英语的听力与口语。这也是为何中国学生的雅思成绩中,阅读与写作成绩排在前列,但听力与口语成绩位列末尾。当然,可喜的是,现在国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听力与口语水平,以期达到正常的交流与沟通目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次的高考英语改革方案建议: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换言之,一年进行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这种人性化的形式的确也让部分学生放松了不少,压力也不再加大。

  “分数决定论”带来的副作用显而易见,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然而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摆脱以死记硬背换取高分的固有思维。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因此,在看到社会当下的高考改革诸多问题时,笔者也有一些个人见解。

  首先,需要解决教育资源的问题。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得到的教育资源绝对是不平等的,既然不平等,那改革考试科目的分值也成空谈。不妨先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问题,优化考试内容与题型。其次,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方案中提出,英语考试一年两次并取最好成绩为高考成绩便是一极好例子。“一考定终身”让很多刻苦踏实的学生被埋没,虽说“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可事实是,金子太多,发光又有何用呢?最后,还要老生常谈地提一句,素质教育应逐渐取代应试教育。高考筛选后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是要为社会做贡献的。倘若学生一直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之下,久久不能翻身,那么真应了学者刘宏的那一句话:“统一的思维比统一的纪律更可怕。”

  语文分值提高也好,英语分值降低也罢。两者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就如同语文不等于国学,英语不等于“崇洋”。反观之,如何思考高考改革的成效才是教育的良策所在。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薛翔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