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定律

发布于:2014-03-15 12:1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祝渊陵

  2014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又面临许多有待改革,有待创新的事情,例如国计民生问题,还比如说民主政治问题,再比如民族尊严问题,以及民权意识问题等等都要有所变化,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能使伟大的华夏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才能使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紧急状态时坚强屹立.

  创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要培养全民族创新意识,这需要我党我军各级部门的领导同志们引导,需要我国政府机关的同志们运筹帷幄,还需要文化教育部门的同志辛勤培养,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有新发现,新发展和新风尚,就不可能使中国踏入世界创新社会.

  要加速开创创新社会,要为开创创新社会铺平道路,创新包括发明创造,包括提出科学理论,包括新发现,这些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我国南方有一个监狱一个死刑犯在监狱民警管教下搞了108件发明,其中10件申请了国家专利,这个经验相当令人深思,我看这里的经验主要就是这个监狱警察头脑中创新意识很强,整个看守所形成了一个小的创新社会环境.

  中国的国计民生问题很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有56个民族,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断地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全国各族人民在奔小康,建和谐的大道上飞驰.但是仅仅满足于此是完全不够的,这些方面现在看来已经不新鲜了,说了多少年的地大物博和人口大国你说饶不饶舌嘛!

  人口大国就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说法,说数量中国好象是很大很多人,但从质量来看,中国人口并不多,消费结构水平比国外低的多.说地大物博,好象说的是矿产资源,但是矿产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这样一来说我国地大物博已经是一个错误观点.因此中国的国家计划如十二五计划非要从根本上创新才行,最基本的判断必须站得住脚,必须有可自主,可创新性.

  中国的民主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民主党派团体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经典节目了,好象谁也无法怀疑,谁也不能动摇的大树,但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民主党派人员年代老化思维陈旧问题日见明显,建国后新建民主党派很少,这样的参政议政水平高低你可想而知.

  中国的民族尊严问题,这好象已经不是问题,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故事现在大为减少华侨在国外屡屡受迫害事端也大为减少,中国货强占国际市场和西方国家平起平坐也已经变成现实,但是一个创新的民族是不该满足于此的,中华民族只有不断地改变自身的落后,不断赶超世界大国,中国的民族才可能兴旺发达.

  中国的民权意识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可能已对社区选举感兴趣了,这个权力属于我们自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我名字,我就弃权票看你们咋整,上市场买东西,次品快快给我换了,不然我投诉消费者协会要你吃不开兜着走,这些权力很多人都会用了,可我认为光会用是不够的,光学别人咋忙胡还不行,中国人的创新意识要体现在民权应用方面,要普遍推广民权项目,要让民权意识深入群众,要对先进的民权作风进行鼓励.

  培养创新意识,开创创新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大事,要时刻以此精神要求自己,要求各单位,要求各地区,要求各部门,树新风,创新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继往开来,扬长避短,我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会象芝麻开花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吐故纳新和温故知新.

  我国各族人民才能战胜来之各方的敌人,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不懈培养全国人民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党和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万众一心和全心全意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只有抓紧抓好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勇敢地开创中国全社会的创新社会格局,中国才会真正强大,中国人才会真正和世界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创新是中国21世纪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奠基石,随着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全党全国人民又开始进行全面创新,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做执政为民的践行者,无论何种艰难困苦,何种经济衰退,中国共产党都将带领全国人民向前奋斗,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教点,深怀以民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多办一些实事和好事.

  认真负责地办好人民教育,十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要齐头并进,要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免费教育和收费教育问题,要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要为此作出最大努力,取得实效.力争把地方性曲艺艺术团打造成国际艺术名团,发展我国特色艺术,如京剧,相声,搞好话剧,舞剧等世界艺术表演.

  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为了全民族解放和经济繁荣,我们必须维护全民族大团结,保护好各地区宗教团体,推进民族地区经济腾飞和文化建设.中国在奔小康和建和谐的道路上走了很久时间了,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变下,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在困难线下,要通过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解决城乡困难户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整合.

  在全国29个省和四个直辖市主要城区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要为广大人民选好当家人,要选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为广大群众当好家,服好务,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拓创新,激发广大群众创新精神,形成全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成效,和更加开放的人事工作体制和机制.

  要培养创新意识,要开创创新社会,要集中力量抓紧抓好经济社会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和重点建设,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和增长点.聚焦创新基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四大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新材料和环保等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的难题,切实推进我国科技优势转化为

  中国的国家机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检察机关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要为我国经济腾飞护好航,掌好舵,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完成好各项任务,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做起,对治安,户籍,交通管制,消防等方面全面革新,要对监狱的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做好工作,不要使这笔宝贵财富流失.加强人民的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所在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中国2013年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目前,我们要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突出抓好钢铁公司,烟草公司,石油化工公司和电业公司和文化发展公司,发展节约型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公共财政要加大在三农,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着力解决好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发展都市农业,建成投产农产品加工,种苗繁育等中心,形成特色农业区域,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和旅游休闲农业体系.

  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城建计划,使城市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建立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进一步增强地区内环城公路和城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加强公共交通场所的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商业,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转变,优化网点布局结构,促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商业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和有效引导中小商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商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要素,又是社会秩序转变的要害,我们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创新,如股份制等等,我们发展农村经济也有许多创新,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我们赶超世界大国,也学习外国创新模式,如加入WTO等等,中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前景才越来越好,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才迅猛提高,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差异才迅速缩小.

  创新要有目标,创新要有方案,创新要有试点,创新要有普及,创新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要十分迫切.我们的创新目标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使中国国内各经济带在现代经济发展上全面腾飞转型升级,例如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复兴,中国中部经济全面崛起,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高潮与大洋彼岸拉近,中国西部开发走向合理和和谐.我们的创新方案要采取优化组合和优势互补的原则,要整合优势和互动和联动.创新的过程包括理论模型数理化模拟,试点地区评估论证和成果鉴定,最后是迅速普及成果.我国政府部门在成果普及方面有相当成龙配套的经验,这就是中国特色.

  我们时时刻刻要牢记住这一点,既要普及国际优良品种,也要发展我国自己的优良品种.要创新,就要负责任,就要身体力行去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要脱脱拉拉,犹豫不决.科技要搞创新,经济要搞创新,我国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都要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流行起喇叭裤就是一个先例,喇叭裤带动了中国20世纪末中国服装革命高潮涌入,此后是无边无际的西方国家经济革命第三次浪潮涌进中国,这种情况可和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中国一般.

  只不过是没有引发战火,这是在邓小平等老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才取得的成就,化敌为友,化旁观者为友,尽力避免战争.中国人从剪辫子开始就弄懂了什么叫革命,什么叫创新,只不过是有时候又忘了,不提起了,这实在不好.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潮狂风暴雨般席卷亚太地区,中国正好在风口浪头,中国必须抓紧抓好机会,千万不要误了时机,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创新与我们各部门日常各项工作都有关系,如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创新与两个文明的建设,创新与改革开放,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创新与科学发展观,创新与实事求是,创新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新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先说说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在20世纪我国社会制度方面变化很大,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砸碎了黑暗的旧社会的旧制度的铁锁链,我国各族人民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但是仅仅靠小康社会来设计中国的未来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努力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必须为中国的21世纪绘制出远景兰图.这个全新的蓝图就是和谐社会,这个蓝图已经借中国的传媒广为传颂.

  当我们进行各行工作时都要以此宏图为标准分块分层次分段落分重点完成任务,我国各族人民的未来才会更加壮丽辉煌,我国各族人民各项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解决全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阳光哺育下进行了多项创新工程,神舟五号载人上天,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等等,无论从那方面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创新,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局面,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但是,仅停留于小康社会是远非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还必须从社会道德伦理方面下更大功夫,争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就提出了有关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篮子计划,总称叫和谐社会计划,如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八荣八耻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和物质文明建设要齐头并进,我们不能停留于吃饱喝足,我们还要歌舞弹唱,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这些创新要加入到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之中去.

  要分城市,城郊,乡镇分部推行,要跟现在正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搞,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重中之重,新中之新,我们必须要十分,百分的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叫新农村,这是因为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和八十年代的生产责任制都必须与以肯定.

  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所搞的创新步伐有距离,但这不能抹杀我党我军开拓创新的伟大和英明,各地区各部委要好好总结经验,对卓有成效的工作要马上推广应用,对已经证明是腐朽落后的东西要马上关停并转,马上进行革新,要发动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一场敢于创新,热爱创新,勤于创新的思想运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紧抓好.

  其次,我再谈谈创新与两个文明的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城乡掀起深抓两个文明的工作到现在已经成绩卓著,尤其是农村,在农村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等经济杠杆的带动下,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创新劳动组合,不断改良种植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新的劳动合作关系,我国广大农村顺利走上小康之路.广大农民致富不忘爱国,富贵想着大伙,积极在我国农村展开多姿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扶贫帮残,积极支援老少边穷,使全国,全世界人民也望之项背.

  就拿文化娱乐活动来说,小品这个产生于民间的文艺节目在今天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项目,已经要改变过去相声一统天下的局面,说学逗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跟不上广大群众的需求了,小品这个新生事物就是在相声基础上加上表演有点象小型话剧又有点象相声语言文字幽默诙谐,这不是创新是什么,这种创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种创新还有寞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妙.

  这个例子说明了我国的古代和近代文明都有极大的开创储量,物质文明可以开创新局面,精神文明同样可以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要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局面而奋斗,这个新局面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一样不可偏废.从长远利害考虑,后者即精神文明建设还更为重要,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很多时候就是只顾了一头而忘了另一头,或者两头都莫不关心,或者只停留于口头而忘记落到实处,这些教训要千万铭记于心,瞬息不可忘怀.

  再有就是要在两个文明建设上搞创新,必须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能量来学习,来实践,来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科技攻关项目才会和人民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创新与改革开放关系也很密切,在21世纪之初,我党我军面临来自许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挑战和考验,全面创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党的领导下,我党我军新人新事是层出不穷,而老的革命传统也需要继承和发扬,国外先进技术也要认真学习并且钻研,兴利除弊,兴旺发达是我们的根本出路.例如赤脚医生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广大农村涌现出来被誉为新生事物后,虽然经过许多年的风吹雨打还是顽强地生存,还有中西医结合,在当初提出时也被列为医学新发展,现今也早就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我党我军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的时候,建设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使香港和澳门两地如期回归祖国,现在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同样也应努力创造新理论新思路,以使祖国统一,人民团圆.从台湾当局所持态度来看,非军事手段才可.在很多方面,外国投资目标与外国商人个人赢利有关系,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投资目标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通,这是我们在学习外国技术时要千万注意的,不要被其所迷惑,例如电子计算机,外国商人发明它后大批将其投入到娱乐场所挣钱,而我们则将其用在办公自动化方面较多.

  这点必须注意.我们在开发外国技术时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学习外国技术时不一定非要狼吞虎咽,全盘接收,比如说我党我军曾经批判的全盘西化就是这样,学习并不等于全部照抄照搬,我们一定要记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还有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创新社会的特色在其可持续性发展,创新社会的关键在开拓创新,在其生机勃勃,我党我军所提出的每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都有这样的特点,既有新发展,又有长久计划性,比方说党的十二大所提出的国民经济计划指出的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战略目标是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使国家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战略目标是21世纪初----21世纪20年代使国家达到和谐社会水平,全民族生活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

  第三步是21世纪20年代后,争取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生活水平,这三部曲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发展阶段还可有层次,有间隔,有联系,总的说来是一个创新的特点,一个创新的行动,一个创新的目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持续稳定地增长,没有持续性也谈不上创新,这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党的十四大上中共中央也强调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在这里将其与开创创新社会联系在一起,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顾此失彼.

  这正是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普遍真理,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为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行动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是真正为解放全国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这一点已经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经受了来自各个方面艰苦困难的考验,经受了政治风波的风吹雨打而愈来愈成熟发达.可持续性发展经济战略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我党我军确立的21世纪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每一个计划所要求的,即既要开拓创新,又要持续稳定,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所必须领会的,也是必须遵照执行的.

  再来看看创新与科学发展观,开创创新社会还必须保证用科学化的发展观念来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中国的政治局面才会越来越好,只有如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才会越来越快,只有如此,中华民族千秋大业才会越来越宏伟壮丽.什么样叫做科学发展观呢?这儿包括基础科学发展观和综合交叉科学发展观两部分,,基础科学发展观即数理化学发展观,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定要用量化的观点来对待,不仅仅是对各项工作在数量上有量变,而且在质量上有量变,而且在能量上有量变,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我国国家建设好,才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才会把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好,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国策.

  再者就是综合交叉科学发展观,比如说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等,这些交叉科学发展观也必须在我们各项工作及时布置,及早落实,及早普及,我国才可能沿着顺利的轨道前进,才不会被国际恶劣形势所吞噬,我党我军所制定的各项事业才会不成为败局,国力才会稳步增强.

  用科学发展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开拓创新,难点是培训创新意识.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既有科学的发展,也有非科学的发展变化,科学的发展变化部分我们视为可创新部分,当成创新项目,不科学的发展变化部分我们视而不见也不行,我们可以按照物质无限可分原理将其解剖细分,化为科学的部分和非科学的部分,这在数学上叫微积分,是很古老的科学原理,曾经解决过无数来自社会各方面问题,这正好表明,创新必须依靠科学,而科学发展观又与创新紧紧联系,不可分隔.

  我再跟大家聊聊创新与实事求是,在21世纪广泛开展科学创新活动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华夏民族,有利于子孙后代,我们要提倡创新,要敢于创新,要会创新,要把开拓创新和实事求是放在同样的高度来对待,来重视.我党我军自创立以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岁月都提倡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没有开拓创新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们从事各项革命事业都要用这两条来看优劣,来评价好坏,来改革革新,只有这样,我国各族人民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各项事业才会欣欣向荣.

  勿庸讳言,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过分强调了实事求是,因而在各地区各行业比较关心改革开放和整顿提高,没有提开拓创新.强调实事求是,就是象批改小学生作业一样,改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就是象工厂检查商品质量一样,查出次品,给出次品发生概率,就是象军队军事演习一样核实命中率一样,这些都可以叫做实事求是,对于国民经济和国家政治稳定,我们在一段时间提倡实事求是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提法对于国家政治稳定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只强调实事求是而忘掉开拓创新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这是很沉痛的教训.我们千万不要再老大自居,再刀耕火种地看问题,想问题,我们要使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要使中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就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开拓创新,赶超世界,不能自卑,也不能自高自大.

  创新来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开拓创新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思想.第一,开拓创新必须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第二,开拓创新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第三,开拓创新必须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先进生产力即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兴国,科学技术兴业,科学技术兴族,要发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促先进,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关系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各项事业.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政治经济的参与也越来越多,在21世纪,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要求也愈演愈烈,必须考虑这一方面的发展才会更进一步使中国社会发展稳定持久.

  要更多更好满足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要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和不断丰富我党我军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此就必须经常提倡创新,如果说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发展是依附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倒还不如说是依靠群众的自主创新和自强不息,只有科学的文化,创新的文化才能生存,从古到今,我们华夏民族民歌,民间舞蹈,民谣,民俗的发展一个是靠继承,一个就是靠创新.科学文化是第一文化,我们只有搞好科学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我们才能使我们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创新必须把握以人为本,开创创新局面不是乱来,不是什么新花样都可以叫做创新,不是从数理化公式的推论都是科学的发展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科学领域,在我们具体工作中必须分清是属于哪个领域,社会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故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科学发展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自然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以物为本,强调量变和质变,而忽略人的因素,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搞清楚,弄明白,不要糊里糊涂.

  一个完满的社会,既有政治任务,又要搞好经济发展,还要发展文化活动,比如毛泽东在中所设计的那样,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后,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几点现在看来很好明白,但对当时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来说却是很重要很难得的重要文件,是开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战斗力的文章,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建设祖国的创新文告.它既是我党用社会科学观制定的第一个革命纲领,又是我党我军从比较模糊的定性认识论发展到比较清楚的定量认识论,这是非常重要的转变.从此以后,我党我军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相关的定性定量的记录和计划,比如说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都有相当可观的数据.还比如中共十四大等还相当定量地为中国香港回归祖国倒记时,此后这种办法在各类党政重大活动中越来越多地推陈出新了.

  经济部门或经济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看问题定性的可以,定量的也不少,比如企业股份制管理,企业上市交易不再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管理以后中国的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引进这些管理方式,甚至于在资本主义国家都令人汗颜的泰勒制也被引进社会主义企业,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这是伟大的创新,这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这是用定量经济学发展观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是用定量政治学解决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创举.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真实写照。再比如讨论国际分界和资源勘查,这些都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问题,所以自然和社会两者都必须认真讨论,最近日本,越南等国都向我国提出了有关问题,我方代表本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立场来谈,谈的很成功,是一个了不得的创新,为我党我军今后解决类似问题奠定了基础.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理想还未变成现实,当规划还在实验室中的蓝图上,当万丈高楼还正在奠基,创新就是奠基石,奠基石有她自己的梦,那就是让一切可能变成现实,让所有人的梦想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计划途径也好,市场循环也罢,只要最终异途同归。

  我们每个人都爱寻梦,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有时候还要走一些弯路,按照教科书,按照本本办事都已经很困难,还要创新,这真有点强人所难,可是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要摆脱旧社会的枷锁,要推翻三座大山的欺负,旧要走新路,旧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是一个定律,一个社会发展的定律。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