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颐和园随想

发布于:2012-11-02 09:5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闻明刚

  也曾去过或居住过很多“大城市”,当地很多的著名景点,我很少涉足。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实在没有游玩的心境。这次去北京,要不是女儿吵着让我带她出去玩,真的不想多走一步。

  我们计划去两个景点,一是颐和园,二是长城。早上起风,我跟女儿商量,长城等有机会再去,就到颐和园玩玩吧,离住处也不远。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乃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也是晚清除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颐和园以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300.8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其中以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为代表性建筑。”

  但凡著名景点,网上都有详细介绍,实在没有必要去实地“新发现”。再说,现在的景点大多为商业旅游之地,人造成分太多,少有原汁原味的历史韵味了。这从颐和园的门票似见一斑。按常规,一般景点的门票除了正面标注价格,背面还有相关简介。如此著名的一个景点,颐和园的门票,除了标注价格外,断无相关文字介绍。经营者特别会广告,门票价格标得很细,很清楚:“淡季20元、旺季30元;联票淡季50元、旺季60元;其中德和园门票5元、佛香阁门票10元、文昌院门票20元、澹宁堂门10元”。看到这样一张商业意识很浓的门票,游兴瞬间就少了大半:来这里首先是消费的,其次才是游玩的。

  英法联军的火把似乎不够坚硬,入园一看,曾经的疮痍早被现代化的超强工艺修缮得异常严实,难寻真实的历史遗迹。尽管如此,如织的海内外游人还是脚打后脑勺,熙熙嚷嚷鱼贯而入。一拔一拔的旅游团队,在导游的引领下边草草听着真假难辨的讲解边疾步往前走,生怕掉了队。看上去,他们似乎不是来游玩的,倒像是来赛跑的。我们一行三人属于“散游”,走走停停,却尽显悠然。

  园内景点建筑有百余座,无法尽览,也难以详述,仅慈溪和光绪办公和起居的大小院落就有20余处,3000余间。颐和园有两个进出口,我们是从正门进去,首见高大威严的仁寿殿(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场所),再见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慈禧、光绪和后妃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在乐寿堂前我稍有驻足,这里是慈禧的卧室,本想一睹老佛爷“闺房”的奢华,可惜堂前设置了禁止入内的扶栏。许是管理方为兼顾游人参观需求,房门还是敞开的,我们只能隔栏而望。当日晴天,光线不错,尽管隔着6-7米的距离,依疏还能看见里面的景况。正厅靠墙摆着一个很大的条几,上面摆设了很多未曾见过的物件。右侧即时慈禧的卧榻,因距离稍远,我无法准确评估卧榻的长宽,但从纵深几乎占据半间房大小的桔黄色床帘看,比我所在宾馆1.8x2米的床具无疑要宽大很多。如此宽大之物,除休息外,是否还具其他功能,迄今未见正、野史文企及,给后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另外引人注目的还有悬挂在厅堂中央的一盏应用电能的挂灯。据说,当初李莲英收了洋人的贿赂,打算把电灯引入中国,但又怕老佛爷知道后说他“里通外国”,就慌称是一朋友送的让她试用一下,结果老佛爷一看这玩意亮如白昼,连称“好东西好东西!”。“小李子”这才放心做了一次国际贸易,将这个舶来品批量引入国内,为全国上下“亮化工程”作了一次有益贡献。

  在当时“闭关锁国、禁通外夷”政策下,李莲英冒着被“双规”风险私下进行国际贸易,即便违规拿了一点洋人的“好处费”,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其敢于打破成规陋矩,曲线创新繁荣市场的商业意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不通则废,唯通则活”,这是古今中外商品贸易的铁律。反观清政府其时之所闭关锁国,概因其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不无关系。如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反清起义不断发生,统治者是担心外人和汉人会联合起来反对清朝,推翻其封建统治。

  葡萄虽酸,毕竟也甜。其实慈禧并非一概排斥所有“洋货”为己所用。在靠近昆明湖的一间30来平米的青砖瓦房内,我们看到橱窗里展出了几个老式手摇电话机。这里是慈禧和紫禁城直线联系的机要处。从墙上当时一张工作场景照片可以看出,十几个“辫子”话务员一字排开,头戴耳机,手执话线,十分忙碌。这个机要处乃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处通讯中心。在此,慈禧可直接了解紫禁城动态和指挥国家机器的运转。当然,也可随时督察光绪的行踪。可见,电话这个“洋玩意”在慈禧晚年十分受用,比坐马车急匆匆跑到紫禁城的办事效率提高了N倍。看来,慈禧内心对高科技的“玩意”还是十分的向往。如果当初苹果手机面市,慈禧绝对是一位忠实拥趸,一定会让“小李子”不惜跨洋越海组团到美国苹果公司批量采购,让紫禁城的大小官员,包括光绪及爱妃们都人手一部iphone,有事没事发发短信,上上微博,朝廷上下肯定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紫禁城是“融融”了,若将此产品举国推广之,慈禧断无信心让她的子民们也一块儿“融融”。原因是她惧怕“一放就乱”:有了这个便捷的通讯工具,只需一个群发短信,类似义和团的反清组织会迅速全国串联,大刀长矛一夜之间就会将紫荆城围个水泄不通。

  这就显示了一个女人在政治上的无知和软弱,但她又十分不甘自己的权力意志无处落实,故因多疑、狂躁以及暴戾的气质秉性贯穿了她的整个政治生涯,就连亲侄儿光绪也信不过,最终导致光绪被长期幽静在颐和园,也就不奇怪了。可见,对高科技的“玩意”,小女子慈禧是既爱又恨,内心是非常的矛盾和无所适从。这种复杂的心境同样体现在处理国家重大事务上的盲目、武断、懦弱,甚至是瞎胡来,给国家乃至历史带来了重大灾害和很多无法挽回的损失。

  穿过机要室,我们沿着昆明湖边闲步而行。湖面很大,一眼无垠,湖边有几处残败的荷叶随风荡漾,若在春尾初夏来游,定有一番别致景象。远处十七孔桥连着湖中心的一个小岛(南湖岛),岛上树林茂密,郁郁葱葱,宛如一叶睡莲,静卧在湖中央。从机要室到十七孔桥,再从十七孔桥到岛上,沿湖边要走很长一段路。看到岛上有游艇,女儿吵着要去玩,媳妇说那小岛一定是慈禧囚禁光绪的地方,也要去看看。我虽有点累,还是拗不过她们。

  十七孔桥横跨在廓如亭和南湖岛之间,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桥长150米,宽8米,有17个券洞连续而成,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身呈月牙形,坡长顶短,这让体胖的女儿爬坡颇为费劲。我和媳妇挽着女儿哼哈哼哈地一步步向上运动,花了10多分钟才爬到桥顶。靠着桥墩,满头大汗的女儿撒娇地偎依在我的怀里稍事休息。午后的阳光像五彩的蓑衣默默披在肩头,细微的湖风轻轻地佛去我们脸上的热气,阵阵凉爽。女儿在京好几年了,还是第一次陪她出来玩,走了这么多路,小家伙一定也累坏了。当我亲吻着女儿湿湿的头发,我忽然感觉身边的一切都安静下来.......

  因担心女儿,我决定不在前行,撤销原计划。

  十七孔桥离颐和园的正门已经很有一段距离了,园内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步行回去恐需半个小时。正在我们焦急之际,有人说靠近廓如亭的不远处,有个侧门,也可出园。

  侧门游人很少,我们很快验票出园。但一出门就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来时乘坐的628路公交站点在正门,离侧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无奈,我和媳妇只得再次挽着女儿沿着院墙慢慢向正门走去。女儿的体胖确实成了问题,走几步就气喘嘘嘘了。我试着背她走,尚未起身就失败了,体重跟我相当,我哪还背得动!才10几岁的孩子,看来不减肥是不行了。

  在心疼女儿的同时,我在想,慈禧这老娘们如有便民意识,考虑到方便日后人们游园,当初就该敕令相关部门在园区内外提供免费代步工具啥的。但我突然又意识到慈禧的这个举措恐将难以落实:因为现在的园区管理方砸死一棍也不会同意免费服务。即使收费,也会考虑到经济效益,人流稀少的侧门,肯定不会提供代步车等交通工具。

  就在我为自己这个穿越时空的臆想哑然失笑时,女儿兴奋地叫起来:“爸爸,628路快到了,快到了!”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